江苏金坛构建茶园有机肥推广应用体系

发表于:2018-05-11

  编者按: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的重要抓手。自2017年农业部门在全国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以来,各地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逐项推进,取得了良好 开局,经济生态效益初显。据专家测算,去年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增施的有机肥相当于消纳畜禽粪污2000多万吨,项目区化肥用量减少2万多吨(折纯)。为此,本版特编发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和山东省郓城县的做法,供各地借鉴。

  江苏金坛 构建茶园有机肥推广应用体系

  □□ 本网见习记者 王岩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围绕茶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通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通道,推进“污染源”向“资 源”转变,实现了有机肥增量、化肥减施、品质提升、土壤培肥“四位一体”目标,目前已形成“畜禽养殖—粪污集中 无害处理—种植应用”的茶产业绿色发展格局。

  金坛区是全国名优绿茶重点产区,全区现有10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企业38家,茶叶集中规模种植面积达1.8 万亩以上。同时,金坛区又是家禽养殖大区,有机肥资源丰富,全区年生猪饲养总量约为17万头、家禽2400万羽,年产畜禽粪便约 41.6 万吨。2017年,金坛区成为全国100个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之一。

  一年来,金坛区以茶叶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实施主体,在薛埠镇(江苏最大的茶叶生产镇,茶园面积占金坛区99%)建立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园区),建成核心示范区8个,总面积达6500亩,“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茶叶有机肥推广应用格局基本成型。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金坛区强化创新驱动,探索集成了“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肥料机械深施、茶园秸秆覆盖、茶园套种绿肥等技术模式,推广茶叶专用有机肥1万余吨,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1700亩, 构建了一套茶园绿色施肥体系。2017 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5.4 个百分点,茶叶核心示范区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超六成,化肥亩均施用量减少近 3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约5%,提高了茶叶产量,提升了茶叶品质。为加快推进以茶叶为特色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高标准打造省级薛 埠茶香特色小镇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为茶业兴旺、茶农富裕、茶乡振兴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在项目实施中,金坛区注重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坐落于金坛区茅山风景区的御庭春茶场,是一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区。茶场负责人介绍,茶园主要 采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 一体化(沼液)”和肥料机械化深施等多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核心示范区有机肥用量增加30%~60%,化肥施用量减少20%以上,土壤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得到初步改善,而且示范区茶叶品质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

  同时,金坛区还与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有机肥生产的快速除臭工艺和设备,开发和示范茶叶专用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及绿肥种植、秸秆覆盖等新肥料新技术。同时大力推 广茶园机械化施肥,实行农机农艺融合;强化技术集成示范,创新水肥一体 化与沼液喷施工程建设,引导江苏鑫品茶叶有限公司等 6 家有实力的茶叶生产企业建设水肥一体化与沼液喷施 应用工程,成功探索出“畜禽—沼液— 茶园”循环利用模式。积极扶持常州 市宏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立华 生物肥料有限公司两家大型有机肥生产企业,定向无害化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对茶园应用商品有机肥实行补贴,每吨补贴 400元,引导鼓励茶农就地就近利用畜禽粪便。

应用活跃产品快速发展 配套标准及法规缺失

  生物刺激素亟待告别“裸奔”

  本网记者 王腾飞

  作为一类新型的农资产品,生物刺激素近年来在市场上的应用日趋活跃, 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成为业内关注的一大热点。 生物刺激素长期以来被冠以各种不同的称谓,如植物生长促进剂、土壤改良剂、生长调节剂等,但这些都无法准确地定义生物刺激素。在国际上,对此类新兴产品的定义、分类、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等各方面也均尚未达成共识,急需相关法规及标准来规范该类产品的生产及 市场活动,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近日,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 公司主办的“生物刺激素国际法规及标 准论坛”举行。会上,中外专家共同分享了国际生物刺激素行业标准制定的经验 及进展,共同推进生物刺激素国际法规 及标准的建立。 市场快速增长 亟待建立标准和法规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生物刺激素的 作用,认为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激发植物潜能、增强作物抗逆能力、提升作物产量和品 质。但是相比于产品的发展速度,相关标准和法规还没有及时跟上,分类、定义、检测方法和统一标签标识还需要加 以明确,促进相关国际法规和标准尽快出台刻不容缓。 据欧盟标准化委员会生物刺激素技 术委员会介绍,2014年全球生物刺激素 市场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并以每年超 过12%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球生物刺激 素的市场规模约14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20~30亿美元,年增长率10%以上。 “生物刺激素产品发展比标准和法 规更快,可能会影响行业健康,加快国际 化标准制定的进程尤为重要。”国际标准 化组织“肥料、土壤调理剂和有益物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 William Lacey Hall Jr.直言。 据介绍,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已于2017年成立“植物生物刺激素”技术委员 会,并开始研究制定该类产品的相关标 准。“肥料、土壤调理剂和有益物质”技术 委员会于2018年3月决定成立生物刺激 素的特别小组,相关领域国际标准的制 定也正在被提上日程。 多以新型肥料定义 功效越来越受认可 目前,国内生物刺激素大多数是以 新型肥料的名义登记;大多数微生物产 品是以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肥料的形式 登记;个别产品,如氨基寡糖素、蛋白(多肽)产品以农药的名义登记。2012~2015年,我国生物刺激素类肥料登记个数增加了近3倍,含生物刺激剂类肥料登记 个数也增加了1.8倍,市场上的各类产品 可谓是鱼龙混杂。 “生物刺激素在国内的应用十分活 跃,在山东寿光,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类别 的生物刺激素产品。”史丹利农业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总裁高进华表示,生物刺激素以其独特的功效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但是检测方法跟不上产品发展,很多产品的作用机理不够明确,但是这并不能阻挡生物刺激素在全球发展的步伐。 种类划分须以功能和效果为主并与传统肥料区分 “生物刺激素目前技术研究差距大, 生产应用精度低,检测管理粗放,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更精细的生产,更精准的应用和更科学的管理。”全国农技中心首席 专家高祥照建议,将产品名称统一定义 为“生物刺激剂”,以免公众对“生物刺激 素”与“激素”产生概念混淆。“要加强生物刺激素中活性物质对 作物生理生化的研究,完善生物刺激素 中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形成国家或行 业标准。要区别于化肥和农药标准,建 立以天然植物生理主要活性物质为主的 标准。”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刚建议,将生物刺激 素归属于肥料管理,以功能和效果来划分种类,并且产品定位和宣传必须与传 统肥料相区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生 物刺激素领域。以史丹利为例,从2002年 至今,该公司已经生产销售了650万吨含 腐植酸产品,其腐植酸活化工艺、海藻中间提取工艺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该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卞会涛说:“单一使用生物刺激 素的效果其实是有限的,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土壤、作物和施肥方式进行复配应 用,以提高施肥效果和稳定性。”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