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变示范户

发表于:2017-02-10

  本报见习记者卢静

  对于44岁的范永文一家来说,2016这一年的变化真的可谓是翻天覆地。

  当记者见到范永文时,他头戴一顶新棉帽,正在工作车间修理电机。提起刚过去的这一年,他算是打开了话匣子,激动地对记者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政府帮着咱,咱自己好好干,都能致富!现在日子得劲透了!种地不交公粮,还补钱,路修到门口,吃饱饭还能出去遛弯儿;政府没少为我们这些贫困户费心,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强!”

  范永文,河南省郸城县石槽镇张寨村人。家有5口人,4亩地,3个读书的孩子。一年学费生活费就要两万多元,只靠家里的4亩多地,日子过得实在是艰难,属于典型的因学致贫。

  范永文一家2015年9月份被划定为贫困户,在镇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开始种植南瓜和花生,由扶贫小组成员牵头联系农贸公司,直接到地里采收拉走,省时省力。据镇扶贫办小组组长孙自豪介绍:“改种南瓜花生以后,每亩地的收入从种玉米小麦单纯的亩收入10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元。”

  2016年三四月份,在政府牵头联系下,范永文去周口参加政府组织的电子维修培训课程,吃住全免,经过3个月学习,熟练掌握了电子维修技术,通过镇政府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从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在家门口修建了一个90多平方米的维修部,月收入4000多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能手。

  村民提起范永文,都说他吃苦耐劳、肯干能干,在2016年年底还被推选为郸城县人大代表,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范永文听了嘿嘿一笑道:“县领导让我好好干,树立榜样,激励其他贫困户。政府前几天给我们送来了油、米、面、被子,还有500元的慰问金,嘱咐我要继续努力,有困难了找政府。”

  问他年货准备得怎么样,淳朴的范永文唠起了家常:“办年货,我主张的是简便,现在路都修好了,购物方便,不像过去那样买一大堆年货,现在随吃随买,还新鲜。猪肉12元一斤,我买了150块钱的,羊杂10块钱一斤,买了100块钱,路好,商贩都进村,肉是人家直接送到村里的。”

  当记者问到范永文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扶了扶帽子,满足而幸福地笑了,他说:“俺没上过学,不会说啥,以前觉得活不下去了,你看现在,俺啥都有了,感谢政府!今年过年俺家一人买了两身大红色的新衣裳!喜庆!新的一年,好好干,多挣钱,把孩子培养成才,带着大家伙一起加油干!”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