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穷业方能斩穷根

发表于:2017-02-10

  本报记者 李万祥

  乍暖还寒时节,行走在甘肃省景泰县的广袤土地上,眼前是一片黄茫茫。由于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这里的冬天显得尤其漫长苍凉。

  干旱山区、盐碱区和风沙区是景泰县的三大贫困片区。近年来,龙湾红富士、散养土鸡、土鸡蛋、枸杞、腌制沙葱菜等农特产品,在景泰电商扶贫年货节上大放异彩,土特产正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针对景电工程有灌无排致使地下水位持续抬高,土地盐碱化蔓延问题,建设甘肃省盐碱水养殖基地;特色林果、优质瓜菜、玉米制种、沙漠洋芋、中药材和现代畜禽等主导产业的大力推广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换穷貌改穷业,方能填穷坑斩穷根。在政府的倡导下,村民们发展现代渔业,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投资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们撸起袖子,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例如,寺滩乡黄崖坝地区具备三面环山、光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等特征,这里的人们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黄崖坝现代有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特色、有机、高效农业。当地干旱山区的1700户6682人将通过该项目就地实现脱贫,项目区人均可有3亩水浇地。

  日子红红火火,年味里的农村格外喜庆。来景泰农村转一转,水泥路从村头到村尾,文化墙上富民强国、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案别具一格,家家户户贴对联,挂上红灯笼,三三两两的走亲访友队伍穿梭在村子里。大人小孩朴实的笑脸上,挂着对新年丰收的期望。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