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触电”,留守妇女当“新农人”

发表于:2017-03-07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芦山地震灾区、四川雅安市石棉县,感受“互联网+”给大山里的留守妇女带来的改变。


    给黄果柑选果、分装、贴标和装箱……在坪阳村合作社门口,47岁的李萍芳正在流水线上忙个不停。


    “传统线下走批发,一斤果子大概在1.8元到2.5元之间,而网上卖出的价钱是2.7元到3.2元一斤,还不用发愁销量,现在卖得很火。”李萍芳给记者喜滋滋地算了一笔账。


    李萍芳是石棉县宰羊乡坪阳村的一名果农,也是村里留守妇女中的一员。儿子已经成家在外,丈夫老曹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就靠李萍芳一个人支撑着,做家务、种果树,还要照顾老人。


    黄果柑是石棉当地特有水果,全县产量占到全国80%。3月初,正是当地黄果柑上市的季节,沿河两岸,漫山遍野的黄果柑林已是硕果压枝头,金灿灿引人注目。


    李萍芳家一直种黄果柑,不同的是,以前不仅种果树很辛苦,卖果子更让人发愁。


    “这几年市场上同期出了很多新的品种,黄果柑逐渐被冷落了。”李萍芳说,为了把果子卖出去,村民们互相“杀价”,靠盲目降价来销售,结果黄果柑质量越来越不好,客商也越来越少,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粗放方式走不通,村民们迫切期盼改变。2015年下半年,村里合作社引进中国扶贫基金会帮扶,成立“善品公社”,采用先进技术指导村民种植黄果柑,并试水线上销售。2016年“善品公社”创造了150分钟线上售罄10万斤黄果柑的成绩。


    “今年我们已经和14家电商平台开展了合作,目前石棉黄果柑的线上传播量已超过3亿人次,线上销售量也超过了20万斤,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善品公社”产品部总监冯忠德说。


   “村里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加入了合作社,成为‘新农人’,和石棉黄果柑一样换发新的光芒。”萍阳村村支部书记王志伟说。


    现在,李萍芳已经是“善品公社”石棉黄果柑项目生产小组的小组长,作为小组长,她不仅要给村民指导生产技术,让村民按照标准规范化种植,还要学习赶上互联网的新潮流,“年轻人用的网络语言我也在学哦,现在已经看懂一些了。”李萍芳笑着说。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