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生把论文书写在田间地头

发表于:2017-03-08

    刘晴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她,大部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都在河北南部的一所小村庄度过。

    她所在的邯郸市曲周县范李庄村,年轻人多在外务工,留守中老年妇女较多,中国农业大学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在村里设立了“三八科技小院”,学生除了每年农闲时在北京学习外,其他时候要在这里读书、做实验、向农民推广科学种田,还肩负着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任务。
     “就在昨天,学弟骑电动三轮车载我去县妇联,领曲周县‘最美女性’和‘三八红旗手’的奖。这是我在校外获得的第一个奖项。我觉得自己做得并不够,要进一步研究怎样提升村民生产、生活水平。”刘晴说。
    刘晴“驻村读研”后,已为农民进行了多次专场培训,数十次在田间地头为村民解决棘手问题,先后推广了小麦春草秋治、玉米晚收、宽窄行播种技术等,确保当地小麦亩产保持在50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稳定在650公斤。
    村民王九菊说,我们生产上遇到问题都会来找她,要是给农作物用药后仍不见好转,她就会跑到地头,研究病因,告诉我们怎样合理用药。
    刘晴表示,虽然用科研指导当地生产见到成效,但目前到了一个瓶颈期,如何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她最新探索的东西。
    同时,刘晴还根据村里留守人员技能多样的特点,让村民学会制作插花、汽车坐垫等手工制品,通过订单的形式向外推销,不少村民每月可以多收入1000元。为了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延续村民广场舞热情,她自学了新的舞蹈形式,并在村里举办了多种样式的广场舞比赛。
    探索也有失败的时候,她曾想通过淘宝等平台将村里的手工制品以更好的价格销售出去,结果因对一些规则不熟悉,并没有取得多大销量。
    刘晴说,“驻村读研”的日子也哭过,但既然来了就要努力做下去,沉下心来为解决当地发展问题而奋斗。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