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成就大产业

发表于:2017-04-12

  早上6点,胡凤义就在虾稻田里带着村民干起活来,起虾苗、分虾苗、捞水草,忙得不亦乐乎。这位来自江苏淮安盱眙县永华村的种养大户,从前年起彻底改变了一年一季稻的传统种植模式,在承包的560亩土地上采用“虾稻共作”模式后,收入大幅增长,平均每亩地增收2000余元。

  盱眙被誉为“中国龙虾之都”,像胡凤义这样的种养大户还有很多,利用“虾稻共作”模式打造的虾稻产业链,已成为盱眙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柱。根据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的评定,“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达到169.91亿元,位居淡水类水产榜榜首。

  盱眙“虾稻共作”一年养殖两季龙虾,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种养结合的模式下亩产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4000元以上。盱眙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稻两虾”,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并且在龙虾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真正产出优质、绿色的龙虾和稻米

  由“虾稻共作”模式生产出的虾稻米,如今已成为盱眙龙虾产业链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去年12月份,我们的生态绿色龙虾米一上市,在南京农展会上就销售了4000多份。”盱眙稻虾缘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

  在发展“虾稻共作”基础上,盱眙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响特色牌,实现促农增收,绿色可持续发展。截至2016年底,盱眙县稻田养虾面积达到13万亩,建成4个万亩集中连片和12个千亩虾稻共作示范基地,带动虾稻种养大户400余户。目前,“虾稻共作”催生了一大批销售加工、餐饮、电商等企业,全县从事龙虾关联产业10万余人。陈士海刘国平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