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牧场”拓宽农民增收新路

发表于:2017-07-29

  7月23日,记者走进青海民和县满坪镇山庄村村民苏保英家的“家庭牧场”,苏保英的妻子正在给20多只育肥羊饲喂刚从山里割来的青草。看着这些茁壮成长的育肥羊,苏保英夫妻俩期待收获的愉悦心情不言而喻。

  “我们家里以前也不养羊,2016年政府扶持解决一个家庭牧场棚圈,妻子身患疾病又出不了门去打工,所以就买来几只羊饲养繁育,现在棚圈里已经有27只羊了。”苏保英告诉记者,山庄村是脑山地区,水草丰厚,加上这几年政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全膜玉米产业,大量的玉米秸秆也是很好的饲草料,很适合养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苏保英前几年便有养殖的想法,但因家庭贫困筹措不了建棚圈买羊的资金。“现在,政府帮我建了家庭牧场,羊也已经繁育到20多只了,从今年开始就可以出栏卖钱了。”苏保英高兴地说。

  在脱贫致富路上,苏保英一家的脱贫产业转型,是民和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四个转变”新思路的一个成功缩影。

  早在2008年,民和县立足60%以上的浅山干旱山地“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被动局面,成功推广了全面双垄栽培技术,显著的种植效益受到农民的青睐,短短几年时间,全县全膜玉米推广面积从试种的数千亩陡增并稳定至40万亩。同时,该县依托种植全膜玉米带来的丰厚玉米秸秆资源,提出了“农牧联动、草畜结合”的农牧业转型发展战略,并在推广中得到了实践检验,走出了一条影响全省干旱山区农牧业循环发展的“民和模式”。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提出“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思路。在当前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民和县立足县情实际,着眼于生态循环发展,将家庭牧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农民从单一种植、养殖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的重要抓手和主导产业来推进,充分利用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大力发展家庭牧场产业,让“四个转变”新思路在民和大地落地生根。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