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谣言面前,我为什么那么蠢?
西瓜和桃子同吃会死?
紫菜和粉丝都是塑料做的?
蒙阴桃喷防腐剂,卖往沈阳?
有人吃杨梅感染sk5病毒死亡?
……
事实证明,这都是谣言……
有些谣言甚至成了“月经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传一次。
谣言,止于智者。
但是,面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谣言,很多人却不淡定了,来不及甄别真假,便开始转发、扩散,无形中从成了谣言的“幕后推手”。
而这些谣言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于社会,可能是社会信任的损失。于企业,直接就是销量的下降。于农户,可能是一整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人人痛恨食品安全谣言,为何很多人成了“推手”?
小禾觉得,首先要反思的就是食品行业本身。
水果喷洒防腐剂、蔬菜用药水浸泡、滥用食品添加剂、母猪肉制作“酱牛肉”……
从农业种养,到食品加工,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得太多太多,行业信任度早已薄如蝉翼,一捅就破。
既然有这么多真实的例子,那么,当食品安全谣言来袭的时候,很多人也就懒得去甄别了。
此外,“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实在太过重要,关系到每个人的基础需要。而威胁到人们基本安全的东西,往往最能引起共鸣。
遇到一条食品安全谣言的时候,很多人的心态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万一是真的呢?赶紧发个朋友圈告诉朋友们:这个东西可能有毒,千万别吃!于是,你就成了谣言的“扩散器”。
还有些人,转发食品安全谣言,则是出于从众心理。
打开朋友圈,大家都在转发一样的信息:XXX是塑料做的,千万别能吃!
对于谣言信息,他甚至根本没有仔细看,只看了标题,便信以为真。为什么?大家都在转,肯定是真的啊!
而此时,他要做的就是随手转发,再次扩散,为什么?朋友们都在转发,如果我不转,岂不是OUT了?
另外一种情况,小禾觉得不能怪自己太蠢,只能怪敌人太狡猾。
有这样一种谣言,简直无从判断,不仅有准确的时间、确切的地址 、明确的人物,还有视频作证,甚至还有旁白。
更有甚者,信息中夹杂着一些专业术语,外行人实在是看不出来其中的问题。
而且当事人的澄清、专家的辟谣来得太迟!这让小禾这种门外汉怎么判断真假?只能乖乖上当,“名正言顺”地成为谣言的“传播工具”。遇到这种情况,宝宝心里苦啊!
如何才能鉴别谣言?
果壳网主编徐来提出“三步走”的方法:查明信息出处,信息中的原始人名、机构名,向专业人士请教。
学会这三项本领,人人有台谣言粉碎机。
面对谣言,保持理智。你的不扩散,可能保护的就是1个农民1整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