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取消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不可能!

发表于:2017-11-27

<a href=http://www.chuhe.com/_quanweishuju/shuidao/shuidaojiag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水稻</a><a href=http://www.chuhe.com/_quanweishuju/xiaomai/xiaomaijiag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小麦</a>.jpg

锄禾网特别报道:

明年种植水稻不再有最低收购价,直接补贴?日前,网络上“取消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消息广为流传!不过,锄禾网求证的信息显示,这目前仅仅是专家的建议,但从专家的身份背景来看,水稻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整,虽然不会在2018年就来,但肯定是大势所趋。

“取消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消息,最初来源是题为《陈锡文:明年应取消水稻最低收购价》的报道,但是,在网络上传来传去,就演变成了“2018年就要取消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的版本。

上周,全国政协召开第7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陈锡文建议:从明年夏粮和早稻上市开始,取消主产区的麦、稻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按生产成本加补贴的办法,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

按照陈锡文的建议,目前,稻谷平均生产成本为每斤1.21元,平均亩产为915斤,11个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的主产省,合计稻谷面积3.49亿亩,其中黑龙江省0.48亿亩。建议按每斤稻谷补贴0.1元、每亩补贴100元(其中黑龙江每斤补贴0.15元、每亩补贴150元)计算,合计补贴金额为373亿元。

对于小麦而言,平均亩产710斤,6个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的省合计小麦面积2.6亿亩,如按每斤补贴0.1元,每亩补贴80元计算,合计需补贴208亿元。

锄禾网之所以断定水稻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会在2018年就取消,是因为,2017年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就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明确指出,2018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

<a href=http://www.chuhe.com/_quanweishuju/shuidao/shuidaojiag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水稻</a><a href=http://www.chuhe.com/_quanweishuju/xiaomai/xiaomaijiag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小麦</a>1.jpg

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破解“农业价格怪圈”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其实是为了防止主粮价格异常波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辣翻天”“蒜你狠”“豆你玩”……这些都是“农业价格怪圈”带来的特有现象,对于农产品来说,完全按照市场调整价格,如果连年增收,就会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很快急转直下;价格急转直下,又会打击农民种植积极性,迅速降低种植面积;种植面积锐减,又会在在一个周期迅速表现为供不应求,此时,价格再次迅速提升。

如果说,这样的“价格怪圈”出现在辣椒、大葱、大蒜等作物身上,受伤的可能就是农民朋友。而如果这样的“价格怪圈”出现在主粮上,那么受伤可能不仅仅是农民朋友,甚至会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横空出世。2004年和2006年,国家根据当时的整体粮食市场情况,相继推出了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之后,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的粮农作物也被纳入其中。

<a href=http://www.chuhe.com/_quanweishuju/shuidao/shuidaojiag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水稻</a><a href=http://www.chuhe.com/_quanweishuju/xiaomai/xiaomaijiag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小麦</a>3.jpg

政策的退出,是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2014年是大豆最低收购价调整之年,也是被看作是粮食、重要农作物“保护价”向“市场价”过渡的开始。当年,我国大豆产量下滑至1385万吨左右,同时进口量攀升至7850万吨左右,国内大豆和进口大豆不严格的界定形成了两套不一样的价格体系,其实这就预示着最低收购价已经“名存实亡”;

而对于玉米来说,截至2015年年底玉米收储政策调整之前,国内玉米库存超过2亿吨,相当于中国1年玉米的年产量,庞大的库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消耗,也对其他农作物和整个农产品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国家推动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号角声中,2016年,大豆玉米全面取消收储政策,形成以市场定价为主体、种植补贴为辅助的机制。从目前来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产大豆产量有望从近些年的1200万吨低点附近,提升至1500万吨以上;而国内玉米库存也相应走低,对市场的压力减弱。

其实,今年水稻小麦收储政策的调整,就是标志着农作物全面市场化定价模式的开始。也许从当前的角度来看,“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是最适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粮食定价机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