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毒农药禁用不是终点,监管才是重点!
作为农药中的重要品种,高毒农药防治效果显著,但稍有使用不当,就会带来质量安全风险。
高毒农药5年内将全部说再见
近年来,很多高毒农药逐渐被政府禁用,这也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的趋势,同时契合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4日,农业部发布公告,硫丹、溴甲烷2种高毒农药确定将于2019年全面禁用。
此外,涕灭威、甲拌磷、水胺硫磷将于2018年退出;灭线磷、氧乐果、甲基异构柳磷、磷化铝将力争于2020年前退出;氯化苦、克百威和灭多威将力争于2022年前退出。
这样,我国目前仍在使用的12种高毒农药,在2022年之前,都将退出历史舞台。
为何不对高毒农药“一刀切”?
既然高毒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那么大的风险,为何不能一步到位,全部禁用?
对此,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高毒农药在防治地下害虫等方面的效果很好,目前现有的其他农药还不能起到同样效果。既要防控高毒农药风险,又要选择适用的农药,这是一对矛盾。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在现有农药中筛选一批可替代高毒农药的产品;另外一方面,要鼓励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研发。
禁用不是终点,监管才是重点!
此前,农业部已经禁用了39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退出了22种高毒农药。
对现在仍在使用的高毒农药则严格实行限用措施,不得用于果菜茶生产。在使用方面,高毒农药实施定点经营,要求专柜销售、实名购买、购销台账、溯源管理,实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监管。同时,禁止通过互联网经营销售高毒农药。
但是,禁用是一回事,真正的监管却是另外一回事。
在今年夏天爆发的“毒大葱”事件中,含有甲拌磷成分的大葱,导致山东寿光的100多只羊死亡。
其实,甲拌磷农药早已实施限用措施,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上是完全禁止使用的,而毒大葱的产生显示,在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还是存在漏洞,总有人铤而走险。
禁用、限用这些措施都没有问题,但绝不是解决高毒农药危害的终点!没有监管的禁用,等于一纸空文。
部分内容来源:新华社、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