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

发表于:2017-12-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三农”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在过去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将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党一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的再延续,更是党对城乡关系认识的进一步理论升华。

  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丰富的内容,是融合了坚持与创新的政策框架体系。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更多是对以往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的坚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行动纲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重视“三农”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在过去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以“三农”为主题,充分彰显了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近年来,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乡良性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三农”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三农”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将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和农村发展对等融合起来,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统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升华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一种更高层级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产业兴旺”相比“生产发展”更有具体性;“生态宜居”相比“村容整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追求由“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转变,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体现了农村也要向城市一样更具吸引力和宜居性的务实发展目标;“治理有效”相比“管理民主”更好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发展方略。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在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下,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是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行动纲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和城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真正实现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坚定不移贯彻“协调”的发展理念,一如既往强调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创新地将“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到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战略高度,这明确了新时代的城乡关系是一种双向互促的有机关系,为城镇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丰富的内容,是融合了坚持与创新的政策框架体系。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更多是对以往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的坚持。其中,包括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都是经过理论和实践检验的,是能够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好、落实好。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闫坤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