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创新城乡融合,重点培育11个特色小镇、打造100个中心村
齐鲁壹点记者 孙文丽 通讯员 张娜 钟晓悦
4月15日,德州市第三场“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文陆发布相关信息。
为推进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工作,德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德州市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方案》。根据《试点方案》要求,德州市农业农村局立足部门职能,重点实施三项改革试点。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开展“双镇百村”建设,增加乡镇农村劳动力就业容纳能力。实施村集体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支持村党组织领办生产经营、服务劳务等合作社,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创新开展“一村一能人”行动计划,组织农民职称和乡村之星评选,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壮大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为充分发挥中心镇、特色小镇在容纳就业方面的能力,德州市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心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建设的意见》,按照县域副中心的功能定位,重点培育10个中心镇,把中心镇打造成发展县域经济的“支点”和新的增长极,2035年镇驻地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人,产业园区营业收入达到百亿级以上,容纳就业1万人以上。按照“产业特色独具、规模优势突出、行业优势明显”的原则,重点培育11个产业“特而强”、机制“新而活”、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重点打造100个中心村。
在中心镇建设上,抓规划。要按照定位提升(县城次中心)、规划提格(全国前十位知名设计院)、评审提级(市规委会讨论审核)、建设提档(按城市标准建设)的建设理念,加快规划编制进度,确保4月中旬前完成。抓建设。3年内镇驻地常住人口增长20%以上,中心镇基础设施达到省级及以上重点镇标准,公共服务达到省级及以上优良水平。要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重大项目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为抓手加速推进。抓考核。市里将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现场评比、年终总评。对综合考核成绩前3名的、按120%的比例拨付以奖代补资金。对后3名的按80%的比例拨付。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党委书记,在干部调整使用时优先考虑;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党委书记,由市级领导进行约谈。
在特色镇建设上,对市里确定重点培育的11个特色小镇,按照国家特色小镇建设标准要求来建设,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找准优势、凸显特色。重点做强做精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培育竞争优势强的领航企业。
在中心村建设上,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建设要求,编制村庄规划,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把中心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样板村、经济发展的引领村、服务民生的示范村。
在财政扶持上,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拿出1.5亿元专项资金,采取先建后补的形式,给予每个中心镇1000万元、特色小镇500万元支持;县市区每年也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双镇百村”建设,支持中心村不少于50万元。目前,“双镇百村”建设正在扎实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