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特色小镇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思考!

发表于:2019-04-30

舟山特色小镇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思考!


特色小镇是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新举措、新模式、新战略, 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城乡一体化, 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舟山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提出舟山海岛特色小镇要以文虎创新为纽带, 以企业为发展建设主体, 依托当地人文底蕴、生态禀赋和政策福利, 精准产业定位, 科学规划布局, 在环境承载能力下, 向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实现腾飞, GDP产值稳步增长, 目前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而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镇最为突出。我国政府领导人以战略性的思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同时将特色小镇建设上升到国家建设层面, 以期达到缓解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目的。我国计划到2020年培育出1000个左右富有地方特色, 充满发展活力, 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特色小镇。舟山是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群岛新区, 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使得舟山在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和海岛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面对历史新机遇, 舟山应以特色小镇建设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再创辉煌。

一、国外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特色小镇的研究起步早、范围广、内容深入。Mahta Mirmoghtadaee (2012) 研究指出, 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性。Melanie Kay Smith (2015) 通过对英国沿海小镇的研究发现, 提高小镇的各种效益, 应将其特色产业与旅游开发、地方文化等进行相互融合。目前, 国外特色小镇以两种模式发展为主, 一是基于特色产业的建设模式, 二是基于特色资源的小镇模式, 已经形成了许多成熟的特色小镇集群。

舟山特色小镇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思考!

表1 国外成功特色小镇案例及共同特征

二、中国特色小镇内涵界定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小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 产业发展有鲜明的特色、注重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最终使得城镇建设充满魅力和活力。国内特色小镇建设源于浙江, 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特色小镇建设要以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为原则。朱莹莹 (2016) 指出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的建制镇、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模式, 也不是四者的简单叠加, 从本质上来看, 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业态、新模式。盛世豪, 张伟明 (2016) 指出特色小镇的基础在于小镇当地产业生态系统, 良好的产业生态位是小镇核心竞争力所在。陈菲妮 (2018) 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 指出特色小镇建设要在产业定位上突出“特而强”, 在功能叠加上力求“聚而合”, 在建设形态上力求“精而美”, 在制度供给上力求“活而新”。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区域文化的特色和地方产业的特色。发展特色小镇不单单需要特色, 更需要将它的特色传播出去, 同时也需要将产业和文化放在建设特色小镇最主要的位置上。笔者认为特色小镇的发展规模不应过大, 宜小而精, 着重建设产业特而强, 功能聚而合, 形态小而美, 机制活而新, 实现产业间的融合、产业内的融合、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之间的融合。

三、舟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规划

舟山市根海岛文化, 立足于当地资源特色, 深入贯彻国家打造特色小镇的号召, 截至2018年11月, 舟山已对13座辖区内省市级特色小镇进行建设开发。

舟山特色小镇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思考!

表2舟山特色小镇名单及发展目标

从目前舟山建设中的特色小镇情况看, 舟山特色小镇发展主要以海岛旅游、滨海休闲为主线, 同时伴有海洋特色产业, 这与舟山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

四、舟山特色小镇高质量创新发展思路

现阶段, 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至今也只有短短几年时间, 特色规划不足、运营主体错位、产业层次不高、形象不突出、功能叠加不足、融资体系不佳等问题日渐突出。舟山特色小镇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内外发展态势稳定且建设模式成熟的小镇方案, 结合舟山本地实际, 因地制宜, 打造舟山高质量创新发展特色小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文化创新为纽带, 增强小镇内生活力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需要活力源泉, 特色小镇也需要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即作为小镇得以延续发展精神基础的文化凝聚力。特色小镇是要素集聚的区域, 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是其保持生命力的活力源泉。如果把文化比作特色小镇的“根”, 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涵养“根”的“源泉”。今后舟山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强化文化功能意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扬观音文化、渔文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文化上突出特色, 以文化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2.政府服务, 企业主体, 群众参与

一是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 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设置好投资标准和规模, 按照政企分离的原则, 建立健全产业决策机制, 着重推出利于特色小镇快速发展的政策和加快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工作, 构建服务型政府。二是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头作用, 引入市场力量强大的大型企业。例如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舟山长峙岛斥巨资打造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规模最大、设备最顶端、技术最先进、服务最完善的养生岛, 很大程度上促进舟山对特色小镇的建设, 又能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 实现利益共享。三是要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 特色小镇的受益群体归根结底还是人民群众。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让其参与其中, 只有当群众知道小镇建设带来的利益与自己息息相关, 群众自发投身于小镇建设, 群策群力后, 小镇的发展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3.加速融合发展, 强化功能叠加

一是叠加好旅游功能。天然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类的特色小镇, 由于舟山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 产业与环境相互催生, 应从消费者体验本身出发, 注重生态游憩、文化体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基于舟山本地的发展格局, 围绕小镇自身特色进行规划打造, 形成一系列高品质的文旅结合的特色小镇。二是叠加好文化功能。特色小镇建设应重点挖掘自然生态文化、人文历史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 同时保持地区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在舟山地域内发展特色小镇, 应以其独特的海岛文化为核心, 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为一体。三是叠加好社区功能。营造绿色的社区生态环境、优美舒适的社区生活环境、增强企业与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或心灵归属感, 提高小镇居民的身份认同度。融合发展强化各项功能的叠加, 这催生出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值得舟山每个特色小镇在这方面做出尝试。

4.创新发展, 精准治理

一是加强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 政府全力帮助小镇建设, 积极创新项目审批方式, 强化对特色小镇的资金保障, 在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领域, 加强政府和地方企业的合作, 向全社会募集资金, 形成长期稳定投资回报机制, 对地方企业产生吸引力。二是要加强小镇治理机制全面化、联动化、精准化。加速特色小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着重扩大小镇特色产业集聚规模, 优化小镇的功能空间布局, 积极搭建特色小镇的政企联合发展平台, 建立科学、高效、智能完善的产融合作、产城合作的创新协调发展机制。深入贯彻绿色的新发展理念, 注重小镇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持。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 要立足于当地环境基础, 以生态优先、环境至上为原则做好全域规划和顶层设计, 促进特色小镇在产业功能、文旅功能等多方面功能上与其生态功能的有机融合统一。

五、结语

培育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今全国范围内已掀起一波又一波特色小镇建设的浪潮, 同时建设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如产业模式雷同、产城融合度不高等问题, 导致小镇建设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小镇建设规模不应过大, 应宜小而精;不能一味追求数量, 懈怠质量;不能盲目跟风, 要因地制宜;只有真正把握住特色小镇发展内涵, 才能实现小镇高质量创新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是舟山经济发展支柱, 也是实现舟山海岛振兴主要突破口, 舟山特色小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应重点突出发展海洋特色产业链。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