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文旅” 扶风县法门镇以文化振兴乡村

发表于:2019-06-22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为全面展现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生动讲述陕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推出“春风又拂面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6月18日,“春风又拂面 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在宝鸡扶风启动。采访团首站走进扶风县法门镇,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给乡村的跨越。

法门镇距扶风县城约4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法门寺所在地,也是周礼文化发祥地、周原遗址所在地,被称为“佛教圣地、周礼之乡”。近年来,法门镇抢抓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和创建全国特色小镇机遇,坚持板块规划、基础先行、产城融合、特色发展的理念,聚焦建设新镇区、改造老镇区、整合社区、完善景区、发展园区“五位一体”发展布局建设新型化城镇,2017年8月入选住建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采访团在宝鸡周原博物院采访

镇区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法门寺佛文化景区6.64平方公里,新镇区5.96平方公里,投资13亿元,实施老镇区和法门文化景区综合改造提升,形成“公共服务核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康养区”的空间布局。法门文化景区已建成法门盛唐文化旅游街、莲花假日酒店、宝塔美阳商贸街等旅游服务项目,发展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加工销售、商贸流通等658户,带动1.1万人就业。

周原遗址是法门镇境内另一大旅游景点,位于今扶风、岐山一带,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现有大型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墓葬、窖藏、车马坑、沟渠、道路等,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遗址在我国西周历史考古和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是全国西周考古研究的重要基地和我国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地段。

宝鸡周原博物院展示文物

在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宝鸡市建立起一座专题性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就坐落于法门镇召陈村,院内馆藏文物4132件(组),其中珍贵文物1082件(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3年,宝鸡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出周文化在华夏文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丰富提升了宝鸡周秦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文物旅游产业发展。

法门镇镇长张万峰接受媒体采访

2019年扶风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扶风县围绕周礼文化、汉唐“两大文化品牌”,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77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35.6%。法门镇镇长张万峰表示,法门镇将坚持公共服务设施政府主导、产业化项目市场运作、人文生态全民培育,突出“产、城、人、文”四大板块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法门特色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