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特色小镇是什么样的?这或许是答案
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对于“城市病”肯定有着深刻的印象。
拥挤的交通、紧张的住房、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这些还仅仅是客观环境带给我们的表面不适。
每天忙碌的工作节奏、巨大的生活成本、浮躁焦虑的心情——这些都能让很多人不止一次的生出过“逃离”城市的念头。
那么是否有出路呢?
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经历,特色小镇或许就是未来大家理想居所的一个方向。
这种新时代下的小镇将不仅仅能提供给大家一个田园环境的居所,更是一个系统性的生活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了产业配套、人口流动,公共的资源的转移等等。
它改变的也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方式,甚至能影响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那么,什么样的未来小镇才是大家心中理想的样子呢?
今天就带领大家来一次穿越的旅行,设想下未来的小镇或许是什么样子的。
小 而 美
现在的城市都是巨型化的,因为只有集约了大量的人口才能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分工条件。
但是这样也会占用大量的基础设施、物质资源、土地资源等,并需要更多的支持服务人口,耗费极大。
同时聚集人口所带来的污染、治安、交通等问题也会日益加大,最终成为困扰。
而借助现代电子数据、互联网、移动通讯、物流运输、资源数据化处理的技术,未来的小镇或许将不需要大规模的人口密度,一样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同时,这种小镇将更充分的增加资源回收再利用效率,更加便于管理和调整产业策略,实现资源和人口效益的最大化。
可以说,这种小镇是“小而美”的。
“小”是体量小,人口密集度低,总占地和所占的资源少。
“美”则是环境美、绿化多,尤其具有自己的特色,并非如今城市“大而全”的架构,而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就像我们的山水主题小镇,虽然和大型城市比体量微小,但不管是国际化的六旗乐园,还是知名的派拉蒙酒店,名品聚集的商业街、现代化的健康中心、学校、艺术馆,都能在离家几公里的地方享受到。
貌 离 神 合
很多人舍不得大城市,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多,薪水高,有更多经济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能。
那么在未来,居住在小镇里就意味着要放弃大城市的高收入吗?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
首先,依托目前发达的信息技术,很多工作已经可以脱离地域的限制,在相隔万里的任何地点办公。
其次,小镇化生活并不意味着大城市的消失。相反,一个合格的特色小镇应该是和大城市“貌离神合”的。
这些小镇将与大城市有一定距离,以拥有更好的自然环境;但同时他们又与大城市同在一个“经济圈”内有着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搭乘城市发展的快车,成为这些城市经济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组成。
比如浙江山水主题小镇,就坐落在以上海为中心,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和宁波等城市共同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圈内。
每座城市互通有无,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上海在其中即因为汇聚了大量居民而成为一个需求侧的大市场,为周围城市创造了无限供货商机;又因为其发达的经济和港口地位,给周边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商品。
而这种“三角互联”的发展方式,更将周围每座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产业体系、公共设施等都串联起来,互惠互享节约和大量成本。
依托已开通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修建的沪嘉甬铁路,未来一小时内就可以在多个城市之间来回往返。
这样虽然看似远离大城市,但实际通勤往来的时间甚至比现在的同城交通还要迅速,到时无论是日常工作往返还是周末携家人购物出行都将便捷无比。
科 技 感 十 足
作为未来的小镇,缺少了科技怎么行。
现有的大型城市往往已经基础设施固化,任何新科技想要普及都需要更高的成本。
一些新科技的尝试因为要考虑到大量人口的接受适应和运营维护成本,也实现缓慢。
而在未来的小镇中,就给予了新科技这样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通过将数字化运用到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可以让小镇智慧起来。
特色小镇的数字化智能化,也必将更加方便我们的生活。未来小镇的早晨或许是这样:
你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出门,监测到手机定位的离开,门锁将自动锁上;虽然天刚蒙蒙亮,智能化停车系统会伴随感应的路灯引导你最近的停车位,单位的咖啡机此时已经提前帮你预热准备好咖啡;在车上,当日的会议议程通过音响为你播报,车窗上荧光显示着今天的天气预报,告诉你晚上会有一场小雨最好尽早回家;车辆行驶在人工智能引导的道路上,自动驾驶让你可以放心的看看风景,周末六旗乐园有一场大型活动的广告牌引起了你的兴趣,轻轻滑动手指,详细信息已经下载到了手机上。
如何将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将运用于特色小镇的生活,是所有小镇建造者们需要设想的问题之一。
当然了,今天带大家畅想的也只是未来小镇生活的一种可能,实际上每个小镇必将会有自己的特色和更多让我们生活更有趣的变化,最好的体验方式就是到时成为小镇居民,亲自尝试一下。
让我们共同展望小镇的明天,期待山水主题小镇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