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个农民书画之乡共展艺术乡村活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程天赐
近日,“新时代中国农民书画之乡精品晋京展”在京举办。展览共展出全国106个书画之乡的400余件书画艺术精品,包括书法、国画、篆刻、农民画、版画、漆画、水彩、素描、陶瓷、雕塑、剪纸、年画、唐卡、海沙画、灯彩、毛猴、绢人、面塑等作品,精彩纷呈。这是新时代农民文化创造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的一次集体亮相。
嘉宾和画乡代表在农民画《向幸福出发》前合影。
开幕式上,山西万荣县农民画家谢孝发将一幅精心创作、画有1000多个人物、123个农村生产生活场景的《七十年农村变化》百米长卷,捐赠给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收藏。这幅构思严谨、布局精巧的长卷画作,描绘的人物、场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气息,真实记录了我国农村发展的70年变化,引来观众纷纷点赞。
展览现场。
“新时代中国农民书画之乡精品晋京展”由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通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艺术馆共同主办,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人民政府承办。展厅中,来自浙江省舟山市农民画家蒋德叶创作的3米x3米巨幅渔民海沙画《带鱼汛》非常引人注目。舟山渔场的带鱼汛是我国最大的鱼汛,这也是船老大出身的蒋德叶一年中最欣喜的时刻,海沙画《带鱼汛》反映了渔民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展览现场。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各画乡农民新创作的佳作,有曾经精彩亮相联合国总部的中国农民画精品展作品,也有刚刚从日本展出载誉而归的50幅农民漆画。艺术品类丰富,地域风格特色鲜明。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乡村的巨大发展变化,生动表现了中国农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精神风貌与壮志豪情。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喜悦感绘诸笔端。
《七十年农村变化》百米长卷捐赠现场。
此次展览主展厅还通过大量图片、文献资料等追忆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首任会长耿飚将军,以及他领导初创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时鲜为人知的故事。
展览现场
1996年11月6日,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创会会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耿飚同志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题写了“永远不要忘记农民,要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办会宗旨。此次“新时代中国农民书画之乡精品晋京展”,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耿老嘱托。正如现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长毕铭鑫所说:“这次展览既是展示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的一场艺术盛会,也是对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发展历程及取得成就的一次回顾,更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一次深刻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把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的事业办得更好、更实、更具特色,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毕铭鑫(左)代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为耿莹颁发终身名誉会长证书。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创会会长耿莹讲述了当年耿飚将军创办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的感人故事。研究会鉴于耿莹对中国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对农民的深厚情感,经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办公会认真讨论并一致通过,邀请耿莹担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毕铭鑫代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为耿莹颁发了证书。
展览期间举办中国艺术乡村共建大讲堂。
展览期间,举办了中国艺术乡村共建大讲堂。来自中央党校、清华、北大的专家教授、全国26个县市相关领导、各画乡组织代表等参加艺术乡村共建大讲堂。毕铭鑫做了“如何共建艺术乡村”的主旨发言。嘉宾们就农民画及产业的创新与传播、AI时代的艺术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等话题建言献策。大讲堂的最后,嘉宾们拿起画笔共同为农民画《向幸福出发》赋彩,描绘梦想,表达手挽手共建未来的美好愿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