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新农人,田间比翼飞

发表于:2021-06-17

6月10日早上5点,凤阳县小岗村的周地帅和妻子程飞凤来到自家的育秧工厂,将400盘已经出芽的秧苗搬至室外,摆放在苗床上,再蒙上无纺布,喷洒上水。这是他们今年培育的第三批秧苗。之前培育的两批共700多亩秧苗,一部分为亲戚邻居代培,一部分自用。


“今年我家计划种植水稻500亩,目前已栽种水稻约400亩。今年夏种比较顺利,再有一周时间插秧就全部完成了。”1990年出生的周地帅,一边从妻子程飞凤手中接过秧盘,一边对记者说。周地帅的妻子比他小一岁,生二宝刚满5个月。但夏收夏种以来,夫妻俩同进同出,共同劳作。每天,周地帅驾驶插秧机,程飞凤站在身后续秧苗。时间久了,他俩就相互换一下,程飞凤驾驶,周地帅续苗。“站在插秧机上,时间长了,有时站不稳。我俩互换角色,相互照应,说说笑笑,也感觉不到有多累。”程飞凤说。


周地帅与妻子从小一起长大,且是同班同学。2012年结婚后,周地帅在村附近的一家矿业公司操作升降机,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程飞凤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做前台服务员。工作之余,周地帅帮助岳父打理家庭农场。随着岳父年岁渐高,耕种的土地却越来越多,植保无人机等一些新型农业机械又不会使用,2018年,周地帅辞职返乡,与岳父共同经营家庭农场。


岳父创办的600多亩家庭农场,使用的农业机械有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13台套,还建有烘干房、育秧工厂等。有了年轻女婿周地帅的鼎力相助,农场经营越来越好。2020年,经营服务收入130万元,实现纯收入30多万元。


“今年是第一年实行机械化插秧,人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辛苦了。”周地帅说,他和妻子还想进一步扩大经营,利用现有的场地、烘干房和农机等机械设备,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还想利用农闲时间搞养殖,使家庭农场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好。”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