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新农人

发表于:2018-01-29

(原标题:大山深处新农人)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自贤通讯员 郭世桥 张小平

    “2015年11月第一次来,走的还是长长的泥巴路。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是盆地,空气好,风景好,宁静安详,仿佛世外桃源,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特别是在冬暖夏凉的泉水眼边,还有几只鸳鸯拖儿带女,见人不走,稚嫩的小鸳鸯扑腾扑腾地跟在后面。”

 136887207_15156341928421n (1).jpg

    在南漳县东巩镇上泉坪村,年轻美丽的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青,对两年前初来乍到的情景记忆犹新,娓娓道来。
    东巩寨子米闻名古今,据《襄阳府志》记载,乾隆年间置官仓于此,专购谷物,供州府以上官员享用,有“官米”之称。应该县经管局驻村干部邀请,返乡创业的她来到这个偏僻的山村发展有机农业。说干就干,她一下流转了200多亩土地。

136887207_15156341928421n (1).jpg    

“我一个城里出生的女孩子,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完全不懂农业,由于没掌握技术,水稻收成不好,当年贷款4万元亏了3万多。好在第二年我们请了农机站技术员除虫治病,年底就翻本赢利十几万。”
    此后有一件事深深触动了她——流转的地块有条臭水沟,受化工厂排放污染物影响,稻谷质量不好。“自己不吃,还卖给人家?”她于心不忍,便萌生了做有机食品的念头。
    去年2月,该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279户1248亩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成立寨子米股份合作社,她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今年4月,她投资在村里建成了办公楼和厂房,添置了烘干设备。
    政府职能部门多方扶持,出资修建村级公路,改善交通状况;为她建厂房办理征地手续;提供担保,帮她从银行贷款70万元,授信500万元等等,解决合作社运营的燃眉之急。


    赵青介绍,一般农田生产有机产品要经过3年转换期。这里有原生态的环境,施用化肥农药少。春天栽秧苗时田里还看得见鱼鳅翻滚呢!她一边说,一边指着公路旁堆放的蓬松黑物说,那是我们自己腐熟转化的有机肥。原来,这里用木渣等做食用菌棒生产香菇,有机肥就是用废弃的菌棒加工成的。
    “我的愿望是将寨子米做出品牌来,将有机产品卖出去,把外地客人吸引来。这里有春秋古寨等几十座山寨,游客来观看古寨,欣赏流泉,住宿民舍,品尝农家美食,该有多好!”赵青对未来满怀信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