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如何把控农产品安全?——在智慧大棚里话乡村振兴
12月4日,接连的冷空气拉低了气温,田野里一片萧瑟,记者来到衢江区周家乡淘果园家庭农场,枇杷花开得正盛,胖胖的蜜蜂在花上飞舞。上个月,一个投入40多万元的智慧大棚刚刚搭建完成。“今天阳光有些强,内置遮荫网应该拉起来。”农场主饶胜男说。进农场的时,记者看见有工人在猕猴桃园里种树,但她并没有喊工人,而是在拿出手机,滑动几下后,大棚发出了“吱呀”的声,滚轴开始滑动,遮荫网缓缓拉上。
这是饶胜男从莫斯科回衢州接手父母的农场的第五个年头。已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将350亩荒山改建成生态化的水果种植和畜禽规模养殖基地。衢江区是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先试区,全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放心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以饶胜男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躬耕在田间地头,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发展放心农业,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智慧大棚是个没安装摇把的大棚。“已经不需要工人来拉了。”饶胜男说,通过她手中的手机就能调整大棚。记者跟随饶胜男走进了这个大棚。蜜蜂在耳边嗡嗡响,大棚中央挂着显示屏,显示着气温、湿度、土壤水分,这些数据也实时显示在饶胜男的手机上,通过手机,可以控制大棚的遮荫网、通风口、排风扇的开合和启动。
除了节省人力外,智慧大棚实现了种植过程标准化,建立了天气、土壤、水分、肥料类别的田间监控数据库,从根源上抓农产品的品质。 “通过数据和智能系统,从水源、土壤等到农产品上市,一直到送到客户手里,种养殖的过程都执行相应的标准,能更好把控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能卖出更好的的价格。”饶胜男说。
衢江区全区域、全产业链发展放心农业,形成了产地环境保护、质量安全追溯、生产经营诚信、农业标准生产等放心农业八大体系,共涉及生产、销售、政府监管三个板块,11月29日,在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上,衢江作为全国首批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唯一代表作交流发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觉得乡村振兴要靠年轻人,有学历、有理想、有信念、肯担当、有智慧的年轻人来深耕农村,他们扎根在这里,把学到的知识,对市场敏锐的了解,新的理念带到乡村来学以致用,农产品才会越来越好,乡村才会变得越来越好。”饶胜男说。淘果园刚刚度过了一个猕猴桃丰收的季节,再过几个月,枇杷就要结果了。
记者走笔:
希望的田野是年轻人的田野
物联网的技术很新,谁会先想着用于农业?
电商如此呱噪,谁会先想着用来卖农产品?
大数据越来越重要,谁能挖掘农业大数据?
一切先进、前沿、高端的技术都应该更广泛用于农业。当一批学历高、有干劲、擅学习的年轻人投身农业的时候,古老的土地正在迎来春天。他们用更科学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产品的质量高,也实现农产品的安全。
2年前,饶胜男成为了浙江新闻客户端“浙就是我”衢州地区的代言人,她手捧一篮土鸡蛋的照片,出现在衢州各个繁华地带,高调宣示着:一个海外留学背景女生,回归衢州做农业。
前段时间,她买了一辆割草机,花了6万多,挺贵的,但一天能割30多亩地上的杂草。
看着她朋友圈里晒出来的照片,是一辆像碰碰车一样的割草机。当时我就想,这也算饶胜男这样的年轻人和老一辈的农民的区别了,老一代的农民未必会知道有这样的机械,即便知道也未必会舍得投入,而如果不是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也用不上这样的机械。
这次拜访她的农场,农场的草已经全部割完,也打听了这台割草机的情况,她说,她算了一笔账,还是买割草机更划算,省了人力,也省了临时找工人的麻烦。
饶胜男之后,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投身农业的年轻人。土地还是那块土地,耕种的人,农业的生产方式,播下的种,以及最好卖农产品的方式,都不一样了。这是属于年轻人的希望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