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新农人李林的创业之路,马坡“十株茶”的前世今生

发表于:2018-09-03

“话谈千古事,沏茶一室香”建始马坡李林的十株茶王体验馆写着这样一句话。马坡,一个有着三百多年种茶历史的古村落,马坡“十株茶”有着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和悠久的茶文化渊源。2015年8月初李林结识现在的丈夫王海玉先生,从而也爱屋及乌爱上了茶,并成立了建始县马坡玉峰茶业有限公司。一段传奇故事和一段爱情佳话让李林的创业故事异常生动。

销售精英并不能成为人生终点

李林从学校毕业后就去了恩施市,从事电器销售工作,因为业绩出色成为经理,这份工作一做就是17年。“其实当时中间有七八年的时间什么都不想做了,因为做电器销售所有的电器原理你必须要懂,要求很高,而且复购周期很长”,作为一位精英级的销售,李林对自我要求也会高于常人,但长此以往其中的压力让人身心疲惫。“在决定回到建始之前,夏普有找到我,想让我把恩施州的业务全部接下来,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即使获得成功也不会快乐。”

回乡创业,初尝线上喜果

2016年10月份李林决定回乡创业。她说“家乡很美,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吃着自家种的蔬菜、喝着自家的茶叶、听着林子里的蛙鸣虫叫,什么烦恼忧愁都会抛之脑后,留下的是一份面对生活的恬静和对生活的希望。”

刚回来的李林在一次培训会议上认识了商务局的黄局长,黄局长说“圆通有一个电商培训,你去不去学,要学的话就要学完,一学到底!”李林果断答到“学”,于是从这里李林便走上了一条探索电商的创业之路。学设计,学产品上架,学淘宝的各种规则,课程是七天,在第五天的时候黄局长说“河坪村的村民反映当地的猕猴桃卖不出去,再耽搁下去就要全烂在地里了,圆通要去帮村民卖猕猴桃,你去不去?”李林跟着去了,当时是在猕猴桃地里现场采摘,自己拍视频在朋友圈卖,第一天就卖了200多件(5斤一件)。

遇上职业打假人?

刚开始做电商,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拍照、做图、做视频、上架、售前售后等等都自个来,几乎每天晚上三四点钟才睡觉。因为对平台规则的不了解,还遇到了职业打假人。“当时店铺里主要做建始的一些农特产,对方说自己的腊肉、炸辣椒等没有产品认证属于三无产品。”在那之后,李林就思考着其实很多农特产品在当地特别好,但是一旦上网销售就会面临资质问题,如何让自己在产品质量让消费者看得见,放心购买和食用是必须要解决的。于是自那之后李林决定转向初级农产品,可以直接采摘直接卖,对产品质量有源可溯。因为丈夫家里祖辈都是做茶叶的,受家人的感染,自己也爱上了茶文化。于是决定产品以茶叶为主,其他初级农产品作为辅助搭售。

“十株茶”的前世

李林家的茶叶品牌名为“十株茶”,这十株茶的名头可来历不小。相传清朝年间,当地(马坡)商人吕大蒯经常贩卖桐油到浙江杭州,一天到龙井寺许愿,长老赐茶与他,品尝中只觉得一股清香味直透胸间。于是,求得12颗龙井茶树子,带回家乡马坡种植,成活10株,顾名马坡“十株茶”。道光年间马坡举人吕天朝进京面圣,把从杭州引进栽种在河水坪马坡的茶敬献皇上,皇上品后龙颜大悦,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这段佳话。由于历史的变迁,马坡十株母茶仅剩下一株, 在三里乡马坡村三组村民王长权的责任田里,被称为“茶王”,2003年由建始县史志办载入建始县县志。 “茶王”至今生长茂盛,年采鲜叶88斤左右。所产茶叶香气宜人,回味甘甜,当地居民大量种植,逐步形成茶园。

“十株茶”的今生

马坡玉峰茶叶的茶园里那株高三米多的老茶树,就是那株仅存的拥有三百多年树龄的“茶王”。“茶王”历经岁月变迁,如今已然仿成为马坡茶园上的守护者,陪伴茶园接受春夏秋冬的洗礼。

对于茶叶,李林一家人都有着特殊的情感。 “听父亲王长权说以前做茶叶,没有机器,当时家里几千块钱也拿不出,于是父亲就买来了大的铁块自己做制茶的机器”。说着父辈们种茶、制茶的经历,李林眼里一股明亮的温暖。

“家里一直在做茶叶生意,‘十株茶’的商标是在2010年就注册了,但是茶叶从包装到销售渠道走的都是老路子,难以进行品牌化运营。回来后除了学习电商也通过采摘、制茶、评茶、茶艺、茶销售等方面恶补了茶叶的专业知识。”李林想着要在线上卖茶叶的话,就必须对产品做全方面的优化升级。于是从产品资质、产品标准、产品形象包装、产品品类等方面都做了全面升级。

包装设计是受华中科技大学的李琳老师指导,新品开发是和华中农业大学周继荣教授一起研究。去年开始研究红茶、乌龙茶,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控,今年已经收了三、四个村的乌龙茶。

抱着电脑去茶园办公

建始县马坡玉峰茶叶有限公司是在2016年正式成立的,平日的运营人员是8个人,就像一个小的互联网公司一样,但最为不同的是他们可以随时抱着笔记本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

目前产品有绿茶、雀舌、毛尖、毛峰、红茶以及白茶。主要产品是毛尖和红茶。自己刚回来的时候一年茶叶是几十万的销量,去年主要在产品及包装的升级改造,今年销量预估在400多万。李林认为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有足够的准备,不能急于求成,做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优势。

授人以渔,带动致富

自家的茶园有30-40亩,除了这些他们还收附近七八个村民的茶叶。茶叶是季节性产物,在采茶的时候会请周边的村民。采茶工人里大多是妇女,在采茶季节,她们一天几百元的收入是可以保障的。另外李林还定点帮扶其他村镇的茶农,因为历史原因有不少茶园因为没人收茶而搁浅,将这些无人问津的茶园重新管理起来,收取茶叶,解决了茶叶收取销售的问题后,茶农们也都重新拾起了种茶的干劲。

采摘茶叶是一门技术活,茶好不好从采摘上就有了区分。为了在质量上统一标准,严格品控,李林建立农户茶采摘微信群,在采摘的季节,群内发布每天的需求,收购时严格把控茶叶品质。同时为了让附近的村民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懂茶的茶艺人。李林会在采摘茶叶前组织培训工作,在茶园由专业人员传授采茶技艺,教村民们辨别采摘标准。带着初心做人做事,李林想要用自己的努力带动周边茶民共同致富,做好茶叶。

专攻“小而精”,成为文化传播者

对于产品的推广运营,李林说自己尝试做过很多途径,从刚开始做直播,做1688批发平台,到现在做公众号,做小程序商城和淘宝。从走量的批发式模式到精细化的品牌运营。未来销售平台将以公众号和小程序商城为主,产品方面以茶叶为主,其他恩施特色初级农产品为辅。

对于未来,李林很坚定的说自己的产品暂时不会进商超,商超的模式不利于茶叶品质的管控,对于李林来说,品质决定一切。未来会不断做产品升级,走定制、专业茶楼、线上等渠道。用好的产品让产品背后的文化得以传承。

马坡的茶文化需要马坡每一位做茶的企业家和茶农们用心去维护。坚持初心,用心做好茶。

采访的最后李林泡了一杯白茶,她说“能坐在这样的环境里,静静地喝一杯热茶是再舒服不过了。等到建始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业后,马坡“十株茶”就会在那里展示,希望建始的特色茶香能有更多人赏识。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