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农民:六盘水10个农民成立合作社 注册资金800万元

发表于:2018-09-11

花香四溢的海螺村

在肖绪能家门前,刘加训用电锯切割楸树,肖绪能和李玉兵用钉子将切割下来的木块装钉成蜂箱。锯屑飘飞,电锯切割楸树的突突突声和钉锤敲击木板的咚咚咚声混杂,俨然像一个木材加工厂。

“这个活相对重一点,每天的工资100块钱。”3月14日上午,肖绪能停下手中的活,说。按照他的说法,10人支付他们3人的工钱,人均支付30元,除去他们自己为自己支付的那部分,每人每天有70元的收入。实则,他们是为自己干活。

工钱的多少是定了的,如果是重活、苦活,每人每天100元,如果是轻活,每人每天80元。每天必须有3人带领工人干活。他们的工钱和工人的一样多。

装钉的蜂箱是养蜂用的,中华蜂。“我们准备种油菜花,供蜜蜂采花酿蜜。油菜花籽8块钱1斤,也有一笔收入。”有养蜂经验的李玉兵说,将盐水喷洒在蜂箱上,放置于山岩上,蜜蜂就会飞进蜂箱里去,做窝“成家”。他们计划养150箱蜜蜂。

他们正在制作蜂箱

他们是六盘水市保华镇海螺村的农民。这只是他们在做的事情之一。他们拥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城县平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要成立一个合作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得有资金,其次是人力资源……

去年6月的一天,海螺村一组的李玉兵、李玉红两兄弟来到大坡一组的肖绪能家,召开“3人小组会议”,提议成立一个农民转专业合作社,一拍即合,但3人考虑到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立即去办理相关手续,却一直在谋划此事。

今年1月23日,他们想要的强大的力量终于能够拥有了,10人会议终于成功在李玉红家召开。这10人是刘加训、刘启银、刘加余、刘加敏、肖绪能、肖春付、肖敬、李玉兵、李玉红、李玉武。年龄最大的是李玉兵,50岁,年龄最小的是肖敬,26岁;只有肖春付1人是中专生,其他的都只上过初中、小学。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会议——农民股东大会。会议决定,每人出资12000元,股权平均分配,成立水城县平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800万元,发展养蜂、林下养殖、种植业,并选举刘加训为法人。刘加训多出资了500元钱,合作社办公室设在他家。

有趣的是,刘、肖、李3姓10人都是亲叔侄或亲堂兄弟关系。刘姓是亲堂兄弟关系,刘加训为大哥;肖姓是亲叔侄关系,肖绪能为叔叔;李姓也是亲堂兄弟关系,李玉兵为大哥。

资金筹措到位,收支如何管理?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件事。会议决定到银行开一个账户,短信捆绑了刘加训、肖绪能、李玉兵3人的手机号码,账户里的资金进出,3人均收到同样内容的短信。

言必行,行必果。1月28日,合作社的手续快速的办理了下来。

发展种养殖业需要土地,流转土地是首要的工作,他们分工合作,以4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60亩土地,但这还不是他们想要流转的数目,他们计划流转200亩,流转土地的工作还在继续。

他们站立的山上,已经栽种了果苗

有了土地,就联系果苗,3100株桂花树苗、桃树苗、梨树苗很快就运到合作社门前,他们忙碌着栽树苗。他们栽种的苗木已经成活,已经发芽,两三年后将开花结果……

他们已经养了6箱蜜蜂,10人在轮换着紧锣密鼓的装钉蜂箱,计划在1个月内将蜂箱制作完毕……

现在,他们过着蜜蜂一样忙碌的日子,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他们的日子将会和蜂蜜一样甜……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