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刘永好:亲自牵头为10万职业新农民做大事!
因为家贫20岁前他几乎没穿过鞋,而今天他创建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2018年3月,刘永好连续第26年参加全国两会。3月3日,在新希望集团媒体沟通会上,刘永好说,自己由衷感激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政策,由衷感激这个时代。
这一次,刘永好再次带来了自己亲身调研的6个提案,扎根农业几十年如一日的刘永好仍然是心系农业,根据自己的调研,刘永好亲自牵头已经行动,他要为乡村振兴战略免费做件大事情。(刘永好感言见文末)
1、投资20亿帮助凉山万名贫困户脱贫
刘永好提交的一个提案就是构建产业扶贫"新生态"。
"我走访了好几个地方,发现精准扶贫国家给了好多扶贫基金,农民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当年的收入还可以",刘永好说,但第二年、第三年、第五年怎么样,会不会返贫呢?这是个大问题了,所以我们提出了产业扶贫,希望国家鼓励支持这种产业扶贫的模式。
对于产业扶贫,其实新希望集团在四川凉山州的昭觉县、喜德县已经开始展开精准扶贫行动。
刘永好介绍,具体做法是实行1+1+1+N的模式。所谓"1"就是龙头企业带动;第二是地方政府参与,包括村集体参与,还有一个是银行,还有其它一些愿意参与扶贫事业的体系来参与。"N"就是N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参与,组建了适度规模化的养猪场,按照我们的规范化现代化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国家给农民朋友的专项扶贫基金就当做农民的入股分红;同时新希望投入一定资金建猪场,金融机构和政府也给了一定的支持,这样组建了一个扶贫的工厂。目前建了一个,我们计划在凉山这样的扶贫工厂要建上百个。
"我们希望在几年的时间内,在凉山及其周边地区投资20个亿,要养超过60万头猪",刘永好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在凉山乃至于四川,帮助一万个(建卡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赚了钱以后给我们的股东、贫困户分红,同时前几年至少前三年赚的钱,我们集团投资的这部分钱不参与分红。至于今后,再看农民脱贫与否,农民脱贫了我们适度分红,假如没有脱贫我们不会分红。另外,我们还会招收一部分当地的农民,到工厂里面当员工,这样的话他既有工资收入,又有分红的收入,并且可持续的、长期的,这样的话就是一个产业的扶贫项目。
2、亲自牵头5年培训10万新型职业农民
刘永好的第二个提案是《关于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的提案》。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这些目标与任务的达成需要政策方针的指引,需要资金与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有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技员、新农民,扎根农村、深耕现代农业",刘永好说,"首先,建议国家研究、制订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业类大中专毕业生重返三农领域,要留住他们,让他们在农村能够扎下根来。另外国家要放开鼓励支持一批优势企业来帮助培养一些乡村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就是说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来参与培养新型中青年农民,当我们有了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那么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实施就更有保证了。
谈到这个提案,刘永好还非常自豪地提到去年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上,自己将相关想法曾向国家领导人做了报告,得到了副 总 理的高度肯定。
"国家领导人在大会上表扬了我,肯定了我,鼓励、支持这种行为。而且国家领导人也谈到,一个企业坚持农业30多年不动摇,这叫工匠精神,农业领域的工匠精神。并且也提出希望我们的各地政府要支持这样的优势企业",刘永好说,由自己亲自牵头,新希望集团已经开始实施,用5年时间,义务帮助培训10万个乡村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
据介绍,该计划农民免费参与,包括路费、课件费都是免费。培训的对象包括生产经营性的职业农民、还有农机手、村级别的动物翻译员等社会服务型的职业农民,还有农村电商从业者等。培训方式包括线上培训、线下课堂、实习实训等。
除了培训之外还有辅助措施,培训10万人的基础上未来5年的时间分期进行1万人的表彰,特别是对于其中有经营管理能力、愿意在农村农业创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还愿意把他们发展成为新兴农民的合伙人,同时一起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做经营。
"在这个计划里,我们新希望在牵头,但我们希望有更多愿意为乡村振兴、为三农发展的社会的积极的优秀企业、新力量共同参与",刘永好说,我们在这里发出邀请,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的媒体朋友们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共同参与这个事业。
3、26年来亲自调研提交了160多份提案或建议
在全国两会会场上,作为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刘永好已连续参会26年了。每年刘永好都保持了6个提案或相关建议的提出,加上今年的6个提案,数量超过了160多个。据了解,比起企业上亿元投资项目可能都不会亲自调研,但是对于提案或者建议,刘永好必定是亲自调研、修改而成。谈及这些,刘永好也是非常感慨。A、"提案和议案建议是表达使命感的一个做法"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五个兄妹,只有我父亲一个人挣钱,我母亲身体不好,经济很困难。我20岁以前几乎没穿过鞋,天气热的时候,我四川老家那条公路铺的是柏油路,夏天太阳一晒就粘脚,烫得不得了,但就是在这样的公路上,我赤脚走了很多公里。我的脚比较大,44号,就是那个时候练成的,一般玻璃渣子扎不进去。
我家兄妹比较多,小时候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因为那个时候第一穷,第二要有布票才可以做衣服。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办了企业,一步步发展,我们是中国最早一批私营企业。1995年我们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私营企业550强的第一位。以后我们又不断地进步成长,到今天我们有几万名员工,有上千亿的销售额和差不多百亿的利税,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和一批民营企业家一样的,都是对这个时代有感激的,对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感激的,是由衷的感激,因为没有改革开放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
1993年,我当选为政协委员,又当选为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全国工商联的企业家副主席。我做了10年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又当了四届政协委员,然后被选成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届我又回到了全国政协,加起来总共六届了。我们的人民代表或者政协委员,要不负使命,做一些我们该做的事。那么做些什么事呢?我想提案和议案建议,就是表达使命感的一个做法。所以说我每年都会有。
B、每份提案或建议都亲自调研参与修改
我的这些议案或者提案或者建议,都围绕三个方面,几乎没变过:第一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第二社会责任和担当;第三新农业的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包括扶贫事业考量等等。
我觉得我们有这个职责,我们也有这个能力,由于我们有几百个工厂,几万名员工,我们对中国"三农"领域,特别是畜牧业、养殖业、肉蛋奶行业特别熟悉,所以我们把我们想到的、考虑到的、考量的东西,结合国家发展的格局,通过提案、通过建议向政府、向相关部门提出来,我觉得这是一种职责。
到今天,我们当初的建议、提案和一些诉求绝大多数都变成了文件,变成了可实施的政策,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欣慰。我每年都会收到相关政府部门盖了公章的回函,比如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农业部等,对我提出的提案、建议进行回复。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全国工商联等还请我去就相关的问题进行沟通,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的。
我们公司每年的投资项目、发展项目,合同可能有好多,上百个,其中几千万的、几个亿的都有。但是包括这些项目,我都没有像我们的提案这样去调研、去看、去修改,因为公司的这些投资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最后当然重大的投资我要签字的,我相信他们,已经形成体系化了。但是这个提案和建议呢,必须我自己参与,所以我参与了很多的调研工作。返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