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农民”的“乡村白领”范儿:开轿车、穿衬衫、App上管农庄
新华社长沙10月16日电(记者白田田)湖南省衡南县的一个农业基地,丘陵山坡上连片的脐橙树苗长得已有半人高,绿油油的特别喜人。基地的负责人老严,身上皮肤被晒得硬朗黝黑。
但他身着衬衫、脚穿皮鞋,开着一辆黑色小轿车,言谈举止又完全不像传统农民。事实上,老严有个新名号——新型职业农民。
湖南衡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日前成立,这是湖南省首家市级新型职业农民“联盟”。目前,包括老严在内的会员总共有140多人,他们是来自各县乡的农业企业代表、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粮大户和农业职业经理人。
和老严一样,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大多穿着正式、开着汽车来参加会议,其中有几位还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在会上发言时,这些“新农人”条理清晰、掷地有声。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的形象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这些新型职业农民,被形容为农村里的“白领”。衡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会长傅朝平说,农民成了一个令人羡慕而体面的身份。
所“新”之处,远不止是外在形象。从事果品贸易的“80后”阳山奇,前几年返乡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种植红心柚。他说,和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更多地依靠新理念、新技术,比如种果树不用人工浇水,而使用滴灌设备;挖地不用锄头而用小型挖掘机;管理不是粗放式的,而能做到可追溯、可视化。
阳山奇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手机App,远在几十公里外的种植基地里,红心柚的生长情况通过监控视频“全方位、近距离”地呈现。阳山奇满怀信心地说:“多一些有想法、懂技术的新农人,何愁乡村不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在外经商、务工的人员返乡投身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大量涌现。在农业大市衡阳,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达到4700多人,其中很多人是有资本、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
这些“新农人”过去大多从事制造业、服务业,他们将“职业精神”也带到了田间地头。衡南县益品湘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建国说,现在蔬菜种植的施肥、病虫害防治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不像以前那样凭经验、靠劳力,这就要求农民更加专业、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