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快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区划工作

发表于:2019-03-18

应尽快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区划工作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

    本报记者刘强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说:“目前,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我国气候带随之摆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区也随之改变。因此,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非常必要。”

    朱定真介绍,农业气候区划是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基础,也是时下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科学依据。

    从1981年至今,我国已有30个气候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平位置移动或范围盈缩,而这种气候区划格局的变化将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种植带来多方面影响。

    农作物产量、品质及种植结构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朱定真介绍:“近40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作物种植带‘北移’,使得以前因为寒冷不能种植某种农作物的地方现在变得可能,比如陕西苹果,其种植带在近十年间就北扩了200公里,增加面积210万亩。”

    因此,以前的农业气候区划已经不适应气候变化几十年后的现状,尽快摸清新现状,才能因地制宜地适应和应对。同时,区划成果也将有助于相关部门针对防御农业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禽流感、猪瘟病毒传播的不确定性提前进行决策部署。

    为此,朱定真建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等,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在技术上,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信息;在目标上,重点在满足气候变化和农产品生产布局变化的动态需求;在组织实施上,采取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整体实施,便捷服务;具体做法上,由国家牵头,统一业务化方案,实现基础信息源共享,通过农业、自然资源、气象多部门跨行业合作,使成果直接面向用户。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