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洋:一个务工子女的成长故事
清晨6点,位于重庆铜梁区市民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晨练。在打太极的人群最前面,一个身手矫健年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他时而认真地示范套路动作,时而耐心地给爷爷奶奶们讲解动作要领。
这位小教练名叫李金洋,是国家武术套路二级运动员,同时也是铜梁二中一名高三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义务教周边社区的中老年人打太极拳和武术套路。他说“学习武术套路和太极拳,可以帮助中老年人强身健体、增加活力。”
尽管高中课业压力很大,但李金洋在这里义务教学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早起教太极并不会影响学习,因为我一直有晨练的习惯,”李金洋说,“能利用自身的特长帮助身边的人、带去温暖,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乐于助人、阳光自信的大男孩,来自一个贫困的外来务工家庭。
出身贫困,自强不息
李金洋出生在海南贫困的少数民族(黎族)村子里,家中老人常年卧病在床,父母只好外出打工挣钱。除了三口人的开销,父母每个月还要寄去数额不小的生活费和医药费。
为了让小金洋能接受好的教育,从上小学开始,父母就把他带在身边,先后去过北京、广州、河南,小学毕业以后来到了重庆。
初到重庆时,全家人挤在20多平的小屋里,家里唯一的桌子既是餐桌也是李金洋的写字台。每天李金洋都要步行几公里去上学。在重庆阴冷的冬天,李金洋得了一场重感冒,几百块钱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从那以后,懂事的李金洋便养成了晨练的习惯,他的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他知道自己不生病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在学校的时候,李金洋也遇到不少挑战。在重庆,老师教学风格和之前的不太一样,同学之间的语言环境也有所不同,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也成了一个不小的困难。为了跟上教学进度,李金洋常常通宵达旦刻苦学习,每天总是教室里最早到最晚走的一个,课间也总是围着老师同学主动请教问题。日常生活中,他非常关心同学,主动帮助宿舍同学做卫生、打开水,晚上睡觉的时候还细心地给舍友盖好被子。李金洋也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大小活动总是冲在最前面,由于长期坚持晨练,身体素质出众的他顺利通过了选拔,成为了校篮球队的一员。之后又被武术教练看中,在自己努力训练之下,参加全国武术套路比赛取得第三名,并获得了国家武术二级运动员的证书。
家庭的贫困、求学的波折并没有动摇李金洋奋发向上的心态,相反,颠沛流离的环境培养了李金洋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极强的适应能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李金洋很快地融入了新的班级,取得了较稳定的成绩。他乐观开朗、执着进取的心态也影响了身边的许多人。
“虽然我出身贫困,但幸运的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关爱和帮助,正是这些力量激励着我去克服困难,奋发图强。”李金洋说,他非常感谢那些鼓励和帮助过他的人,只有自己努力成才,回报社会,才不辜负那些好心人的帮助。
不忘初心,常怀感恩
2008年,刚上小学的李金洋随外出务工的父母来到广州,就读于广州市海珠区实验二小。那一年作为年纪最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少数民族(黎族)学生代表,李金洋参加了广东省“植树节”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亲切鼓励。在植树的过程中,汪洋书记仔细询问了他的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叮嘱他一定要像小树一样奋发向上,将来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又嘱咐身边的干部,要着重培养像李金洋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他们的成长予以持续关注和支持。
汪伯伯简单一席话深深地刻在了小金洋的心中。对于一个不到十岁孩子,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除了相依为命的父母,他第一次感受了到了长辈般的关爱和期望。
随后的日子里,市里的领导给李金洋和他的同学们送去了崭新的学习用品,学校也为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开设了文化课和心理健康辅导,而一些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也相继给像李金洋一样的贫困家庭儿童送去了衣物、书籍等生活用品。这些慷慨无私的帮助,一直伴随着小金洋的求学历程,大大减轻了这个贫困家庭的负担,也让金洋的学习和生活有了不小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份无私的关爱扎根在了他的心中。
一年前李金洋的爷爷不幸去世,父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李金洋主动承担了家务劳动和照顾父亲的责任。父亲住院的那段时间里,他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医院之间,一放学便赶去医院给父亲送饭,午休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医院的床边看书做题度过。为了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李金洋一度萌生了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的想法。
班主任秦老师及时了解到了他家里的变故,告诉他不要有后顾之忧,家里的困难学校会帮助他一起度过,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不要放弃求学梦想。宿舍的同学知道他时常请假照顾父亲,主动借笔记给他,利用空闲的时间给他讲题辅导,分享学习经验方法。篮球李教练看到他拼命训练,十分心疼,几次叮嘱他要注意身体。篮球队的队友看到他的省吃俭用,一周也吃不上一顿肉,便常常请他吃饭。
老师教练们的关心爱护、同学队友们的热忱相助让李金洋难以忘怀,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努力奋斗、回报社会的初心。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便将社会公益事业作为了人生的理想。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只要想到汪伯伯的期望,想到自己受到的那么多关爱和帮助,就必须咬牙坚持做下去。
“父母给我取的名字,是希望我像金子一般心地纯洁、像海洋一般宽广善良。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传递爱心,回报社会。”
这些年来,每到假期的时候,李金洋便同父母一起参加当地的志愿服务活动并成为重庆市铜梁区文体志愿者一名成员,慰问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去学校的路上,他也会主动捡拾垃圾,维护环境整洁。除了在社区和广场教太极拳武术套路之外,李金洋也在社区篮球场和公共篮球馆为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传授篮球,组织篮球比赛。
随着高考一天天的临近,李金洋丝毫不敢懈怠,面对繁重的学业,李金洋常常废寝忘食地学习,宿舍熄灯了便去楼道和开水间看书,学得困了累了,便去跑步锻炼,有了精神继续回到桌前。篮球队训练的时候,李教练要求的技术动作他总是精益求精,不厌其烦反复练习,每次集体训练后他还会给自己加练体能。李金洋说:
“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考入理想的大学,才能实现自己回报社会的梦想,将自己受到的关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近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在入学机会、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方面都得到了有效保障。然而由于爱的缺失和心理健康的忽视,这些孩子们的成长还是出现来许多问题。
对于像李金洋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各界持续不断的爱与关怀,正如阳光一般,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保证,也是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的力量。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扶贫,各级政府在确保落实和完成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将大爱进行到底,才能使扶贫从输血变为造血,让贫困家庭的儿童心怀感恩,成长为回报社会的有用人才,让爱的血液流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