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小年不用愁,听听这位80后新农人怎么说
30秒速读
1. 北方人总说妃子笑好吃,那是因为他们很少机会能吃到糯米糍和桂味。
2. 种出来要怎么卖出去、怎么卖出好价钱,才是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实在地帮家乡农民增收。
3. 丰年做销量,小年做品牌。
4. 要打响品牌,就要让消费者吃到最好的。
5. 我们要思考,消费者需要什么?
6. 多渠道销售,消费者就在四面八方。
7. 产品做分级,不怕卖不出去。
“北方人总说妃子笑好吃,那是因为他们很少机会能吃到糯米糍和桂味。”80后新农人吴添乐指出北方人喜欢吃妃子笑的原因。
惠州镇隆人吴添乐读的是IT专业,毕业后回乡种荔枝、卖荔枝,从一个程序员成为了一名荔枝推销员。广东人从不缺荔枝,从古至今,荔枝走了千年长路,杨贵妃、苏东坡都为之倾倒,足以说明广东荔枝的魅力。
广东荔枝未来可以如何发展?今年荔枝减产已成定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荔枝要怎么卖才能卖出好价钱?一起来听听80后新农人的心声。
北方人说妃子笑好吃,是因为糯米糍和桂味吃得少
广东的农业品牌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定的格局,单单拿荔枝来看,13个区域公用品牌就是实打实的成绩。但要说到外省人对荔枝的认知,往往是“广东荔枝”最让人印象深刻。吴添乐家世代种荔枝,自己接触荔枝销售行业至今也有5、6个年头,按他感受来看,北方人最喜欢的荔枝品种是妃子笑,因为他们很少机会能吃到糯米糍和桂味。
按荔枝品种来看,广东人更爱吃糯米糍和桂味,桂味爽甜中带微酸,糯米糍鲜甜,果肉口感独特,从来都是广东人的宠儿。那么北方人为什么较少吃到糯米糍和桂味呢?“主要是目前现有的物流保鲜条件,达不到这两个品种鲜品运输的需求,妃子笑则会适合一点。”
要打响品牌,就要让消费者吃到最好的
“我认为广东荔枝并不缺少实力。千年的文化沉淀是我们广东荔枝的底气和生命线,荔枝的地标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也不少,茂名、惠州、增城这些广东荔枝的产区,都具备发展荔枝品牌的优越条件。”
在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时,吴添乐认识了茂名荔枝、增城荔枝的几位同行,年纪相近、经历相似,都在荔枝种植一线挣扎过,也在当地荔枝经销摸索过,都想着如何把家乡的荔枝卖出去。经过讨论之后,他们一致认为,围绕广东荔枝的几个主要区域公用品牌主线,例如高州荔枝、镇隆荔枝、增城荔枝,以此结合做荔枝供应链,是可行的。“粤字号”品牌不是一家独大,各个地方的产业园建设也正如火如荼进行,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把产业做好。
现在的农产品要怎么种,基地里面牛人很多,但是种出来要怎么卖出去、怎么卖出好价钱,才是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实在地帮家乡农民增收。几位年轻人一拍即合,“主荔团队”应运而生,整合资源,要把广东荔枝卖到更远的地方。
丰年做销量,小年做品牌
今年广东荔枝减产已成定局,主荔团队准备如何打响广东荔枝第一枪?
吴添乐道出了关键:“丰年做销量,小年做品牌”。
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积极培育“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和“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在荔枝的收获小年里,我们也可以将荔枝往‘小而美’的方向上走。”吴添乐认为,《意见》中的阐述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怎么把产品做成“小而美”呢?那就要看消费者的喜好了。
消费者喜欢怎样的荔枝?
以前总是在说无公害、绿色、有机,其实这些都是围绕着种植、生产端、个体来构建的要求,产品是做出来了,下一步的关键就要看怎么卖了。
“我们主荔团队总在思考,消费者需要什么?但只限于生产者的思维上,是没法真切体会到消费需求的。比如一个榴莲品牌叫‘泰蓝’,他们直接把榴莲果肉取出来卖,消费者能够直观地看到要买的这一块是长什么样的,这样能够快速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我们直接将品质最好的产品包装好给你,直观感受更可信。”
多渠道销售,产品做分级是趋势
▶ 去年广东荔枝丰收年,总体上看价格较往年要低一些,但镇隆荔枝总是不愁卖。吴添乐苦笑道:“这是花了很多精力探索出来的。镇隆荔枝去年就是卖得好,别人可能一块多一斤,我们2-3块一斤的大有人在,除了品质好,就是消费者主动找上门来买的。现在的流量平台有很多,消费者在四面八方,不能只专注于一个渠道。”
去年荔枝大年,镇隆荔枝果农400多人通过微信卖货,因为消费者直接在微信上就能下单,方便快捷。平时是怎么种的、什么时候可以订货,消费者通过果农的朋友圈就了解得一清二楚。除此之外,电商平台、当地的批发市场也是镇隆荔枝的主场,甚至有其他乡镇的果农见镇隆荔枝卖得好,纷纷也把荔枝运到镇隆来卖。
▶ “上面说到的是渠道,还有一个方面是产品要做好分级。比如说别人卖榴莲,果肉长得好的就直接果肉冷冻销售,果肉成色不大好、品质没问题的,可以拿去做加工,例如做成榴莲冰淇淋。我们团队也在探索荔枝深加工的模式。产品做好分级,做好衍生品才能持续发力。”
要把荔枝做成产业化,将荔枝分级就是趋势,长相好的卖鲜货,其他的可以做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两年的产业园建设也是从生产端中延伸,做好市场销售、加工,才能使得荔枝产业多方面融合发展。不过对于生产端而言,这些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添乐认为,这些也是荔枝产业为供给侧改革助力、打响“粤字号”品牌的方式。“至少,我们这一批80后新农人要做一些实事,真正把广东荔枝推到更大的市场格局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