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新闻: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发表于:2019-07-30

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曹倩看望朱应村帮扶对象乐进知老人

陶港镇朱应村距阳新县城16公里,东南与上徐村相邻,西与白沙镇相连,北靠九顶山与太子镇接壤。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农业村。有居民581户,2276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朱应村人多地少,无集体经济收入,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夯实基础,实现“九有”目标

2017年阳新县实验二小与陶港镇朱应村结对帮扶,面对一个人多地少的贫困村,脱贫工作任务艰巨,困难重重。实验二小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了精准扶贫工作队,长期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按精准扶贫政策要求,贫困村出列,必须达到“九有”标准。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对照标准,朱应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唯一缺少的是没有村级集体收入。为补齐短板,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深入市场调查,也参观了许多村级扶贫产业基地,咨询产品的销售情况,最终选择了风险较小的项目。该村建有58KW光伏电站一座,年收益3万元。向朱应村朝晖生态农业合作社注入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年收益3.6万元。同时改造升级苗木基地,年收入9000元,渔池年收入3000元,村级集体年收入达到7.8万元。彻底摘掉了“空壳村”帽子。

结对帮扶,解决实际困难

朱应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14人。扶贫帮扶人员来自四个不同单位,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有35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47户;陶港镇政府等单位结对帮扶27户。

乐进知是校长曹倩的帮扶对象,他患有肺气肿等多种疾病,老伴患有乳腺癌,动过大手术。因为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几万元的债务。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乐进知的儿子和儿媳长年外出务工。老人身边无人照料。曹倩校长得知乐进知老病复发的情况后,立即到医院查询他不能住院的原因。仔细核实身份证信息后才明白,乐进知进不了医院,享受不了健康扶贫政策,是因为身份证信息录入错误。她立即到朱应村委会反应情况。和村干部一起到陶港镇派出所、县扶贫办开具证明,然后到合管办更正了他的身份证信息。乐进知住进了医院,得到了及时治疗。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实验二小35个帮扶干部,都有感人至深的帮扶故事,他们的义举源于他们的大爱情怀。

发展产业,筑牢“返贫”防线

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法宝。也是防止贫困户“返贫”的重要举措。朱应村发展产业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企业,安排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该村建有58kv光伏发电站一座,可以带动10户31人,人均增收550元。又与朝晖生态农业合作社合作,注入扶贫资金30万元,安排贫困人口到合作社务工,带动15户51人,人均增收500元。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朱应村共有41户贫困户种植杂柑,种植杂柑40亩。仅此一项,贫困户可获得奖补资金16000元。在特色养殖上,有3户贫困户养殖肉牛,共计养殖肉牛20余头,还有21户养鸡养鸭210只,24户养殖户共获得畜牧奖补资金18080元。

2014年,为给儿子治病,朱中毫不但花光了家中积蓄,而且欠下债务。在村党支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朱中毫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他家养殖牛9头,养殖山羊11头,养鸡40只,年产值达到十万余元。每年可获得国家畜牧补贴2550元。他还种植了一亩杂柑,三年后,杂柑挂果,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的是消灭贫困。2018年,阳新县脱贫攻坚摘帽取得重大胜利。在朱应村的结对帮扶工作中,实验二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实验二小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要求,该校全体帮扶人员将和贫困户一起继续行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