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惠民培育乡村振兴新农人
以技惠民,以技富民。
作为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县,云南省镇沅县始终把技能培训作为人社扶贫的源头工程,按照“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总要求,通过开展深度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着力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我们通过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人社扶贫的各类政策,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理解、会运用的语言讲给农民听、教会农民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镇沅县人社局局长彭学元说。
树信心——由“志”到“智”路更宽
“通过培训,我制出来的茶叶价钱比之前上涨了40%!”日前,细数参加镇沅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组织的培训带来的变化,镇沅县者东镇新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胡富生笑逐颜开。
因缺技术,胡富生一家一直脱贫艰难。20亩的茶地一望无际,低廉的茶叶价格让他对致富逐渐失去了信心。在一次跟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谈话中他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政府为贫困户创建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用来教授就业技能。他决定要报名学习,提升致富技能。
在村干部的帮助协调下,2019年5月,胡富生参加了普洱茶加工技能培训。培训使他丰富了就业技能,提高了思想水平。回到者东镇新村村后,他还把蒸茶、压膜等制茶技术教给村里人。
面对大多数村庄山高路远、地势险峻、多民族聚居、贫困面广、信息闭塞等现状,镇沅县瞄准贫困户“素质贫困”的致贫症结,采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转变观念”的教学方式,开展技能培训,初步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镇沅县人社局副局长艾崇水介绍说,镇沅县对全县10339户365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开展“摸穷根”大调查,查实因缺技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的贫困户占到47%。
对症施策开良方。镇沅县制定出台《镇元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深度贫困人口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试点方案》,对全县2100余名农村“懒汉”进行轮训,解决技能不足、知识不够、动力不强等问题,让其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强培训——由“输”变“造”血更活
“参加培训之前我就是做砌筑工作,在外面打零工工资比现在少一点。参加培训以后我掌握了丰富的砌筑知识,工资涨到了每天160元,我很知足。”谭开聪是振太镇沙河村湾子塘组人,因缺技术导致贫困。
让谭开聪记忆深刻的是,在参加混水墙砌筑培训时,15天的半军事化的培训、老师的细心授课,不仅让大家学技术,也让村民改变了精神面貌。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贫穷面貌,镇沅县还成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向深度贫困全面宣战。
科学设置的培训内容、教学老师的耐心授课、生活老师的亲切引导,这些精心的安排,让来参加培训的村民收获很多。
“让我们欣喜的是,很多村民在半个月的封闭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逐步树立起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养家、靠自己能力脱贫致富的想法,这是培训的关键。”镇沅县人社局副局长陈刚说。
截至目前,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共完成40期培训,培训学员1873名,其中建档立卡人员1324名。
谋发展——由“贫”变“富”奔小康
王仕艳一家是镇沅县九甲镇勐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家人就是因为缺少技术才致贫的,学一门技术是我最大的愿望。”王仕艳说,得知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在举办普洱茶加工培训后,她主动向九甲镇社保中心报名参加。
“技能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制茶技术,更让我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树立了靠自己的勤劳实现脱贫致富的正确观念,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有4000多元呢!”王仕艳说。
如今,在镇沅县像王仕艳一样来自贫困家庭的参训人员越来越多。通过技能培训,他们的脱贫致富之路平坦宽广,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镇沅县在成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之初,即确立了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机制。县级财政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中心补助,为学员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免费发放迷彩服、体能训练服及生活用具。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人才。
“近年来,镇沅县人社部门不断完善本土人才培育机制,充分激发本土乡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挥本土乡村人才的技术技能优势,通过培育本土人才进而带强产业、带动致富,为乡村振兴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普洱市镇沅县人社局副局长罗中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