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推 | 种桃悟道,吃桃听道——自然农法果园管理经验梳理

发表于:2019-07-18


时常在鲁峰哥农场干活与学习,鲁峰哥将树比作人来给我们讲果树疏果、修剪、病虫害治理和杂草管理。

鲁峰哥把树当做人一样来对待,它们之间是有组织有情感的。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社会,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我们应该去不破坏它们之间的秩序,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协助果树更好的适应自然来生长。


鲁锋哥讲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讲藏象,人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与大自然的关联;他讲古中医理论与果树管理;讲道教文化与自然农法等等。

虽然这些知识与思考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完全理解。但通过观察农场,树与树之间的对比,用古中医学的角度来解释看待问题,也从中收获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自然认识。



我将学到的内容做了简单的梳理


一、树为什么会有病虫害?


(1)生病是一种本能。说明树本身具有一定的能量,只是有点弱,才会受到病虫的侵害。有的树叶子枯黄且稀疏,树上也不结果,也不生虫,说明它一点能量也没有,连生病的气力都没有了。


(2)树和人是一样的道理,要想不生病首先要吃饱、吃好,所谓好就是要吃的中和。我们吃的主食五谷杂粮就是中性的中和的,为什么蔬菜水果不能当主食?因为它们都是偏性的,针对某一方面的吃多了就容易生病。我们炒菜多用蒜、葱、姜等来对偏寒性的蔬菜进行中和,人吃的才更健康。所谓药食同源,就是依据食物的温、热、寒、凉、平性,与人的体质进行中和。现代农业使用的化肥成分主要是含氮、磷、钾,这些都是属于偏性,果树使用多了就会生病。发酵后的有机肥是中和的,用到田地里是最好的。所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树会生病,是营养不均造成的一个结果,吃的比较单一(失衡)。


(3)吃不饱造成的生病。我们看到在同样的一块地里,施一样的肥,有的树大有的树小,树小的长势很好,树大的反而有病虫害,整数的果实品相差距也很大。这好比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我们不能让他俩吃一样的饭量,小树没有问题,说明施肥有问题,大树长的不好说明它没有吃饱,所以明年施肥的时候就要调整下结构,适当的给大树区多吃一点吃饱一点(多施肥)。


(4)果实生病的问题就是根系出了问题,好比人一样,脾胃不好的话就不能很好的吸收营养,这样也容易生病。后面就需要慢慢让它自己调理,我们只需要给它减轻点负担,尽量不要留太多的果子,让他好好休息,促进根系的生长。

总之只有树健康了,才能使树不生病虫害或者说生病的几率才会下降。社会规律和自然的规律是一样的,只要认识了事物的本质,一切复杂的东西就会变得简单。


二、病虫害的防治

我们观察到果园边上的树有很多的蚜虫,但靠近中间的果树蚜虫就很少。因为蚜虫是通过风传播过来的,果园边上的树是最先受影响的,当他们受到侵害时就要牺牲自己,并通过根系或微生物向其它的树发出信号,告诉里面的果树“有敌人入侵了”,让他们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分泌一种抗性,所以中间的树虫害就很少,但是首先土地要是健康的。


为了防御外面病虫的干扰:

其一,可以在距果园四周一定距离种一些果树作为防护带,种植密度大一些,不摘桃让它们只做牺牲品用;

其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棵草,一棵树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一个个体,也是生态多样性的重要的一环。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管理方法,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用技术让健康的土地上保持平衡的生态系统,当然有危害者也有它的天敌,长蚜虫的地方也产满了专治蚜虫的瓢虫,在慢慢啃食着这些危害者。

其三为了短期增加效益的目的,可以用生物农药,诸如辣椒水、苦楝液等临时性过渡措施,目的是重新建立这个生态系统,而非灭虫。


总之要记住的是:生病治疗的是系统,靠自身的免疫力来完成自我的修复,而不治疗病本身,做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不住病因的本质。


三、关于果树疏果

做农业一定要舍得,这好比是一个公司,果树是自己的员工,不仅要让它们吃饱吃好(施肥)还要适当的减轻它们的工作压力,不然它们会罢工。


特别是嫁接的桃树,桃树的根系是新的,而树枝是老的(甚至可能是已大十年树龄截下来的),结果量很大,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承载量,而根系又不想结这么多,上下信息的不对称会严重加速果树的衰老。


同时结了满树的桃果儿,我们不需要留太多,根据树枝的情况适当的少留一点,多了都不能很好的吸收,都长不大。


参照桃树的生长规律,七片叶子就可以养一个桃子,依照一棵树有多少叶子就可以粗略的估算出可以留多少个果。

鲁锋农场给桃子疏果


我们按照去病留健、去阴留阳、去异留正、去边留中、去小留大、果子间距约食指一匝的距离原则和观察树枝的整体。灵活掌握,果子结合树枝的粗壮也可以密度稍微大一点,树自己本身也有自我调节能力,它会根据枝上果子的数量合理分配能量,今年不长果就好好让他长树,来年一样的它会回报的更多。

满树枝的喜乐小油桃


四、关于果树修剪


生态种植果树的修剪,是遵循着自然生长的规律,让它们自然的生长,找一个管理他们的主干领导它们,维持好秩序。


按照修剪果树的五个原则去修剪,去老留新、去下留上、去平留直、去弱留强、去内留外。


修剪过后的果树


相比现在农业修剪原则刚好相反,普通种植农户是四季修剪,越是修剪越是刺激它的生长,造成能量的浪费,也使果树枝叶变的无序,结果适得其反,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长出来的果子也长不到它该有的味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态农业的修剪法就是按照节气的变化进行修剪的,遵循自然力量对其进行改良,而不是与自然进行对抗,冬天能量被收集到地下,不需要过多的再去修剪,冬天只修剪一次,就是将老弱病残的枝条进行裁剪,来年春天都长出了新枝,最后达到“有形不死,无形不乱”的修剪境界。



普通农户修剪的桃树

鲁锋农场修剪的桃树


五、杂草的管理


地里为什么会长草?土壤是大地的皮肤,土地也怕晒,也需要保护自己不被裸露,保护里面的有机质,保护土地的养分不被沙漠化。草有很多好处,根系钻到地底下松软土地,保持了土壤的透气性,还可以保护里面的湿度,不同的地会长出不同的草,并且草本身也是很好的有机质,枯萎后又回到土地,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促进适地适种,地尽其力的形成,特别是一些蓬草类的植物,根系很深,长的细长而高,他属于粗的有机质,就像人吃的“粗粮”,他枯死后回到地里由粗的有机质变成细的有机质的过程,就可以使桃子的口感变得很丰富不只是甜。


喜乐水蜜桃与草共生


走在长有杂草的土地上面你会感觉很松软,扒开上面的草会发现草下面还很湿。因为杂草锁住了水分,所以不是特别干旱的季节,果树也不需要刻意地给他们浇水,浇水越多反而容易让他生病,和人一样渴了就喝水,不渴就不需要喝,水喝多了也是会中毒的。水肥过多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发新枝不结果。大家都觉得草会和树争养分,仔细去观察大自然的话会发现,春天长出来的草,夏天就死了,秋天长出来的,冬天会死,草的周期性都很短,到最后它还是还给你的土地。明白了草的好处,我们还会再去锄杂草吗?自然农法省力的法宝就是不与大自然对抗,敬畏自然,我们只做大自然的观察者和协助者。


不知从哪里降落的萌萌哒—小刺猬


生态农业的种植确实好,但似乎满足不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需求,被虫啃食的果食不被我们所接受,消费者买水果或蔬菜,都要挑选好看的,一样大的,一样粗的,看上去嫩的,有虫的谁愿意要?

所以现在种植户就要迎合消费者需求,种植户用农药来消灭病虫害来保证农作物的品相,结果陷入了虫越打越多,药也随之增加的恶性怪圈。更有人则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化学物质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保持食物的新鲜。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也是社会大环境的帮凶。正如张孝德老师讲的,我们的当下所面临的是一个只信物质,不信精神;只信技术,不信文化;只信自己,不信别人;只爱城市,不要乡村;迷信西方,不信自己的文化危机。


日夜守候喜乐油桃的白衣天使—大鹅


与鲁峰哥农场里的大叔聊天,他从过去吃不饱饭,没衣服穿一直讲到使用化肥粮食增产,要保证粮食的产量就必须一年比一年加大化肥的使用量。土地对化肥有了很强的依赖性,农业生产的利润进一步被挤压。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带来对土地的伤害不言而喻。据说我们国家土壤有机质不到1%。而提高一个百分点就需要达100年的时间。现在倡导把土壤和食物、水、气候、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联系起来,用可持续的方式管理土地,而在土地改良过程中农民因产量减少带来利益的暂时性缩水如何补偿呢?或者说打造生态乡村,如何更容易让农人接受生态种植的理念。面对良莠不齐的有机食品市场,如何让消费者与生产者产生互信,破解生态有机的好食材叫好不叫座的难题?如何引导更多的人走上可持续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孩子们追着鲁峰要桃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