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互联网技术 破解乡村振兴的产业密码

发表于:2018-03-01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除了大年三十,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的农户基本上都在接待游客,进景区的车辆超过13000台次,每天游客上万人。

青杠树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都50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2017年青杠树村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带动就业800余人,农户增收600万元。

青杠树村支部书记韩忠说,目前该村正在积极谋划“二次创业”:从“最美乡村”走向田园综合体。“我们将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线下整合游客资源,把村集体的院落和村民闲置的院落整合起来,做成特色民宿,吸引游客住下来。”

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开展“二次创业”的,不仅仅是青杠树村。

“我们目前在战旗村有100亩种植体验基地,今年准备扩大至200亩。”人人耘“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负责人秦强介绍,这家去年8月才上线的在线农场已有2万多用户,城里人可在农场中认领菜地,并通过手机APP实时关注蔬菜生长。

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郫都区正聚焦“互联网+”农业新形态,利用“京东云创”“人人耘”信息化科技平台,推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农业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创造性开展农业科创、农业文创、农村电商,打造一批个性化、差异化、精品化的“创客村”。

“以‘天府水源地’区域品牌为总领,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品牌、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构建‘优质生产上游+营销团队+供应链+全渠道推广+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孵化营销体系,加快推进先锋萝卜干、唐元韭黄、郫县豆瓣等区域特色农产品包装策划,真正把‘天府水源地’公共品牌建设成为全国、全省知名公共品牌。”郫都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郫都乡村振兴计划,到2022年底,力争规模连片发展形成10万亩有机农业基地、3万亩赏花观叶基地,实现高端种植业产值100亿元。同时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500亿元、乡村旅游业收入100亿元,在区域内构建“农业+园区(基地)”“农业+科技”“农业+工业”“农业+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形成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