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振兴之路:大数据为福建乡村注入新动能

发表于:2018-03-02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需要打破空间的隔离,让农村连接城市,走向外面丰富多彩的广阔世界,“互联网+”带来了改变。

在东山县澳角村,沈志辉的“沈船长”海鲜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大,春节前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海鲜就达上百件,销售收入达60万元。“我16岁就上了渔船,当船长十多年,每趟出海,往返得走半个月,捕捞的海鲜早已不鲜了,根本就卖不到好价钱。”沈志辉感慨说:“有一次和做互联网的朋友吐苦水,朋友就帮忙在淘宝、京东试销,我尝到了甜头,所以就转做电商专卖海鲜。现在主要做微商,做好自己的客户数据库。”如今澳角村的许多渔船的海鲜一捞上水面就开始拍照上网销售,一上岸就能快速分拣包装发运,第二天就能端上客户的餐桌,每艘渔船每年可以增收5万元以上。

不一样的村庄,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淘宝村”。

在中国淘宝村、革命基点村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几个月前,十几万斤蜜橘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一解果农往年丰产却难收、增产不增收的困扰。不仅如此,在涌动的电商浪潮中,该村传统的竹制品销售也“上了网”“触了电”。

村主任赖佳明介绍,近年来,培斜村大大小小30多个竹制品厂家都开拓了电商渠道,全村每年的电商销售额达1亿元。“单单培斜村的竹席,就借助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每年网上销售额有3000多万元。”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积极搭建“京东特色馆”等农产品销售平台。星罗棋布的乡村连锁网点,在“互联网+”的链接下形成“云上”联合商城,降低了商业成本,也为许多村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农村电商”专项行动已被纳入《福建省“十三五”商务发展专项规划》 中,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人才短缺等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省已有46个县(市、区)建有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超过5500个,行政村覆盖率约42%;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04个,覆盖率达到30%。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