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发布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3月9日,省统计局发布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省统计局局长张晓东及多位高级统计师对该公报进行了相关解读显示:我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三农”发展成就卓著。据悉,此次农业普查首次利用国产自主卫星及无人机技术对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进行遥感测量,采用手持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入户登记,大大提高了普查数据质量。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第三次农业普查对全省622.6万农户的生活条件进行了调查,与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相比,农村居民住房条件、饮用水安全、卫生设施条件、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清洁能源使用等多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农户住房条件改善。2016年末,全省99.2%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比十年前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拥有商品房的农户达到33.0万户,而十年前很少有农户购买商品房。
农户饮用水更加安全。2016年,全省23.9%的农户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比十年前提高6.4个百分点;65.1%的农户饮用水来自受保护的井水和泉水。
农户拥有耐用消费品量质齐升。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家中电视机、手机等基本耐用消费品已全面普及,汽车、空调、电脑等用于提高生活品质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
做饭取暖使用能源更加清洁。农户使用能源更加清洁,生活方式向更为绿色生态的方向转变。2016年,农户做饭取暖主要使用电的占54.2%,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占13.2%,比十年前的0.3%、1.3%均有大幅度提升。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提高
第三次农业普查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数量为801.2万人,比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时增加2.5%。
分性别看,男性生产经营人员数量高于女性。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女性的田间劳动,女性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明显减少;从受教育程度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提高;分行业看,从事种植业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最多;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中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更适中、受教育程度更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
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全省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持续改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近年来,国家和省在基础设施建设、工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大量涌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项政策扶持下,全省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由于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农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农田水利条件持续改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我省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较快增长,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随着农业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我省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三农”发展成就卓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攀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全省肉、蛋、奶总产量稳步增长,蔬菜、水果等保持较高产出水平。
农村面貌和环境大幅改善。近年来,国家和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电商从无到有,大量返乡下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农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82元,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