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项农业实用科技成果助力产业扶贫

发表于:2019-08-24

8月21-22日,以“科技支撑产业扶贫”为主题的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2019年会在河北省赤城县召开,全国20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带来了涉及种植、养殖、机械、加工等258项农业实用科技成果,将为赤城县、河北省以及全国的农业产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258项农业实用科技成果助力产业扶贫



▲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2019年会会场。

“要引导和调动全国农业科研力量开展科技帮扶,着力壮大贫困区特色优势产业。”出席年会的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人员表示,近年来,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良种缺乏、品质不优、缺少适用性技术、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全国农业科研力量从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育、完善机制等几方面发力,加大科技联合攻关力度,着力建立并完善了科技扶贫的长效机制,组织落实了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产业技术扶贫专家组,共有10733名专家、4100多个技术指导组参与扶贫任务,有力促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相衔接。下一步将继续有效调动和引导全国农业系统科研力量,围绕脱贫攻坚整体工作布局与重点,组织科技服务团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功能,并为贫困地区精准培育产业脱贫带头人。

据了解,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作为全国性社团组织,依靠各理事单位的优势和专长,以定点扶贫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环京津贫困地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等为重点,发挥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积极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本次年会上段武德理事长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为贫困地区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258项农业实用科技成果助力产业扶贫



▲与会代表们考察京赤科技扶贫产业园物联网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挂靠单位、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指出,农业科技要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引领,努力做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粮自给,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引导农业科研主攻方向从促增产转向重质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作为赤城县的对口帮扶单位,科技发展中心党总支与赤城县高栅子村党支部结对子,为提升该村架豆产业,去年在该村建设了新型钢结构示范大棚10个,引进绿色、优质、适宜简化栽培的架豆新品种,开设农民田间学校,在架豆种植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使示范大棚的农户平均每亩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最高达每亩1.8万元,是露天种植架豆获利的2-3倍,农业科技的力量让当地农民发出了“20亩旱地不如一个棚”感叹。

来自全国37个国家级和省(区)农科院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年会。河北、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农科院以及张家口市农科院分别交流了强化科技精准帮扶能力,加快支撑产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年会期间,代表们参观考察了赤城县相关科技扶贫示范园。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