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有14家!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备案名单出炉
为进一步推动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
强化对企业创新转化工作的跟踪服务,
加强对成果转化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
近日,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
2019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示范企业备案名单。
成都武侯有14家企业
成都市共105家企业成功入库,其中武侯区企业14家,占成都市入库企业总数的13.3%,标志着创新主体能级培育取得重要成果,武侯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夯实了基础。
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探索建立生态体系
2018年以来,武侯区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探索建立武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强化技术、资本、载体、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将武侯区打造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一是加快推进“环川大知识城”建设,为市校合作树立武侯样板。二是围绕武侯区产业生态圈,加强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是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育营中心建设,引聚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人才。四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撑,建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
2019年,武侯区成功创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72家,技术交易额70亿元,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全年127项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
启动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
打造科技创新的“项目优地”
启动四川大学·武侯区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
通过“校地搭台、项目唱戏、多方参与”的方式,促进高校、企业、产业功能区和投融资机构精准对接,互动合作、共赢发展。
◆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
项目破土动工
作为区校“新工科与新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承载,主要围绕医学+、信息+开展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项目研究,搭建面向未来产业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平台。
项目建成后将围绕四川大学优势学科领域,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三大新经济领域,搭建以“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新工科平台,大力推动更多成果在武侯区、成都市、四川省落地转化,支撑区域经济的高质量。
◆校地企携手培育科技企业群
打造科技创新的“项目优地”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武侯区新经济和科技局、成都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校地企发展共同体。
从科技成果转化源头服务、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同频共振,推动川大高新技术成果在武侯区落地转化, 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群和上市公司,打造一流科技服务品牌。
◆川大优质项目入驻产业功能区
抢占科技创新的“产业高地”
与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赢锐科技、智源新能、智慧全域等6个科创项目签订转移承接合作协议,帮助武侯企业与四川大学专家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效承接四川大学成果落地,营造科技成果转化良好氛围。
◆发布“一揽子”利好清单
形成科技创新的“政策洼地”
发布可供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清单和政策扶持清单,推出了四川大学周边7栋重点商务楼宇约88000平方米载体,解读了涵盖“双创”平台建设、“双创”活动开展、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创业、国际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等系列支持政策。
武侯区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