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珍委员:改进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发表于:2020-05-26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提出了“改进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引导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建议。

  马秀珍委员分析了“唯论文”导向导致了大量科研精力偏离和大量科研经费流失的现象。她说,我国学术界把国际期刊与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杆,高校及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考核评定以论文至上。受这种评价机制引导,一些科技工作者为发论文而写论文,导致优秀论文争相到国外期刊发表。中国的科研创新成果最先在国外期刊首发,而我们的企业工程师、技术员反而无法学习最新成果。我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刊物上的论文,版权为国外刊物所有,国内同行阅读须再花费巨额资金订购刊物或购买其使用权。

  “科研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中国学者高引用文章在国外大量发表的同时,各类人才及科技成果在以论文为导向处处‘世界领先’之际,我国科技型企业偏少、科技创新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现状却没有根本改变。”马秀珍建议,坚决破除“唯论文”的不良导向,改进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成果支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效果,更加注重评估科研机构履行国家使命和宗旨目标的情况,以及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马秀珍还建议,培育打造中国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破除一味追求在国际期刊发表“顶级论文”的错误思想,通过扶持和打造国内顶级期刊,以评定政策的引导和认同加持,吸引国内外学者在中国发表论文,降低投入成本,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在国内优先应用。改进完善学术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科研成果和人才评定标准要多元化,在评价体系中,可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专利的转化率、科技成果服务企业的效果、研究成果的决策参考价值,以及专著、各类奖项等作为重要评定指标。更加注重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建立科研人员对接联系企业机制,切实强化科技服务和转化成效,以解决企业问题作为评价考核依据。(经济日报记者许凌)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