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改革试点带来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这些天,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辣椒研究专家田浩和他的团队比往日更忙碌。十多个人既是科研人,又是公司“合伙人”,白天在田间地头忙着对辣椒进行选育“杂交”,晚上还要开会商议公司发展大计。
很多同事还在犹豫时,对政策机遇敏锐的田浩已经下定决心要干公司。因为他觉得遵义辣椒产业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科技人员精心培育好品种,而且更需要搭建精准对接市场和企业的渠道平台。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在省科技厅积极支持下,去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市农科院成为全省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市农科院率先出台《关于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人员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方案》并明确,科技人员以现金股、技术股和成果折价入股参与企业管理,或兼职创业、领办企业,收益大部分归主要科研人员,彻底打破以前利益分配的平均主义,以制度创新激活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改革试点与遵义辣椒换种工程不期而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市农科院把辣椒科研新品种骄阳6号的使用权,赋予于完成该项成果的田浩团队,由田浩团队成立成果转化平台——遵义骄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骄阳6号,推动成果转化。
“今年,我们为全市换种工程提供了2万亩优质的骄阳6号辣椒种子,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模式。目前,还以选育的辣椒品种朝天椒6号、朝天椒8号、骄阳4号、骄阳7号和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申报品种登记,全程参与新品种的种子繁育、后期推广等技术跟踪服务。”田浩说道。
市农科院的中药材课题组科研人员邓宽平、张永刚等也开始科研与公司“两头”忙。该课题组骨干成员现金入股50万元,技术入股20万,社会资金入股30万元,于今年4月成立遵义申未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遵义道地中药材品种为重点,开展中药材品种培育、技术攻关、生产示范。
“我们致力选好种、育好苗、种好药,为遵义市中药材产业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邓宽平说,今年公司将建立山银花种苗繁育基地100亩,繁育种苗200万株,可为20000亩山银花生产基地提供优质种苗,解决临时就业2000人次,预计产值600万元。
市农科院科研处负责人罗勇说,“现金股 技术股”的创新举措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的具体实践,因地制宜的激励政策落地,必将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文/李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