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发表于:2020-08-22

八百里巢湖,风动潮涌。
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参观安徽创新馆,对安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积极进展表示肯定。他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华灯初上的安徽创新馆 记者 张大岗 摄
在场馆人员陪同下,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了安徽省在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智”造成果。在摆放有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新型成果展台前,总书记拿起新产品亲自体验,并与场馆人员亲切交流。
自2019年4月24日开馆以来,这个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网红”。

航天零件“合肥造” 记者 宋炎骏 摄
参观者在这里既可以看到诞生在安徽的中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条自主研发的高世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又可以看到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全超导核聚变装置、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
目前,安徽创新馆已接待各类参观12.6万多人次,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进一步刷新了合肥、安徽创新形象。
作为传承创新精神的薪火,安徽创新馆不仅是科技爱好者的“打卡”地,更是集成果展示、要素集聚、研发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平台,成为安徽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的一大标志。

国盾量子安全手机 记者 宋炎骏 摄
据悉,自建成运营以来,安徽创新馆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成果转化交易活动68场,发布推广成果转化项目500多个,为5000多家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促成技术合同额近45亿元,促成股权投资项目44个、金额2.2亿元,成为安徽省科技成果集中对接转化交易的高能级平台。
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基因,也是合肥最突出的城市气质、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工作人员演示智能机器人 记者 宋炎骏 摄
从中国科大、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相继迁入,到如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全面铺开;
从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现有大科学装置功能持续提升,到聚变堆主机系统、离子医学中心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基础研发平台加快建设……

新型显示展厅 记者 宋炎骏 摄
近年来,合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度融合“政产学研用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初步构建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的创新链条。
面对未来,合肥将继续高举创新最靓名片,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滨湖科学城,构建高能级平台体系,实施高水平科技攻尖,推进高效能成果转化,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