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刘强东……大佬跨界农业,有人春风得意,有人一败涂地

发表于:2019-05-09

近些年,跨界、融合,成为时尚热词。不会做饭的歌手当不了一个好演员,农业圈也是这样。

农、工、商三大行业跨界发展,已经出现了技术和思维上的革命。名人、资本、知识、技术、营销纷纷进入农业。

柳传志、丁磊、潘石屹等大佬们,跨界农业搞得轰轰烈烈,那么热闹过后,他们的农业项目现在是什么状况?

12

褚时健

好故事背后是好产品

每到年底,褚橙就成了微信朋友圈最炙手可热的产品,完全就是不论真假、不管什么人都在卖的节奏。但相比那些卖化妆品、面膜的微商,卖褚橙却不怎么遭人讨厌——因为有了褚时健的这个“励志”形象,所以买褚橙不是为了吃,而是一种态度,买的是健康生活的理念。

这么玩下去,褚橙其实已经有新一代脑白金的感觉了。毕竟人人都要送礼,但太贵的不合适,便宜的太寒酸。褚橙就不一样,通过朋友圈的意见领袖们一宣传,虽然橙子不贵,但是有情怀、有健康、有励志、还有品牌,100多元一箱也拿得出手。

褚橙能够长期热卖,其根基是这个橙子真的好。总结褚橙成功的原因:一是褚时健认真做事、一心专研的态度;二是果园的流程管理;三是跟果农共同创富。

褚时健是用生命在种橙子,75岁创业,85岁将橙子推向全国,他可以一整天都蹲在地里去研究每一棵树距离多远最合适,用所有严格的、标准化的东西来种植自己的产品。在产品上,褚橙的口感是 24:1的黄金甜酸比,保持了非常好的一致性。

褚时健是中国创业家里面的活化石,经历坎坷,却有那么多的粉丝,这样的励志故事使褚橙多了一份感情色彩。但所有的一切,充其量也只是点缀,种不出好果子,你再励志也没用。

12

柳传志、潘石屹

强扭的瓜不甜

盲目跟风,真的难以复制别人的成功。等到了柳桃和潘苹果,浓重的互联网痕迹似乎就开始喧宾夺主了。柳传志跟柳桃的关系也只是一个投资者的关系,并不像褚橙那样是十年的生产者和经验者。

这种情况下,人格化的品牌塑造就显得很牵强。而潘石屹做的潘苹果则只是一个商业化的代言和推广,本身并不涉足农业产业,相对层次浅一些。无强烈内在联系的人格化品牌命名有点牵强,这就很难造成实际的价格优势。

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苹果却在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好奇心下渐行渐远。

12

刘强东

有机不是想叫就能叫

2011年2月17日,刘强东在微博上宣布:“今天做出了一个决定:回江苏宿迁老家租赁5000亩土地,自种大米。其实去年我就租了700亩土地,种的大米公司供员工自己吃。过几天把剩下的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没有使用一滴化学农药,没有使用一粒化肥,周围土壤和水质没有任何污染。”

之后,他又在微博上搞起销售:“我自种的大米终于上柜了。它的品质和安全性无可质疑,唯一遗憾的是有点儿贵!去年只种了几百亩,今年有数千亩,希望可以降低一些成本!”

刘强东的大米名叫“来龙有机大米”。几个月后大米就在京东商城“上柜”,每斤售价6元到25元不等,远高于市场价格。为什么这么贵?因为这是有机大米。

但就因为这个“有机大米”的说法,刘强东惹了麻烦。因为国家规定要连续 3 年生产有机米后才能正式称呼“有机大米”,所以刘强东的大米严格来说只能叫“有机转换大米”。所以刘强东只好道歉,并承诺退货退款。这次玩票行动,也就没有下文了。

刘强东的“有机大米”事件,也让那些跃跃欲试想要搞农业的互联网大佬们认识到一个问题:农业这件事,看起来没啥难度;真正要做,实在很难。

12

马云

“马伊利”的故事很完美

聪明如马云,想搞农业,就不会亲自上阵了,直接砸钱参股就行。2014 年,马云联合发起的云锋基金,以及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投资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以合计不少于 20 亿元人民币等值的美元以现金方式增资,并获得畜牧公司60%的股权。有网友戏称,这下真的叫“马伊利”了。

马云与伊利,一个缺技术,一个缺钱,是一场完美的联姻。

对于马云而言,选择和伊利合作而不是自建牧场,也是扬长避短的选择,和伊利这样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十分成熟的大型乳企合作,是最稳妥的举动。

对于伊利而言,合作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建设牧场的资金需求巨大,即便是伊利、蒙牛这样的奶业巨头也难以承担。以至于“自建牧场率 70% ”这个 2011 年就应该完成的“国家级”目标,至今看起来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任务。所以当有一个手握大量资金的大腕想养奶牛时,苦苦寻求稳定奶源的乳企肯定会表示欢迎。

所以说,马云和伊利的合作,两个字概括——完美!

12

丁磊

心急吃不了未央猪

早在 2008 年,丁磊就说要养猪。在当年,丁磊作为一个新锐科技网站的 CEO ,先进科技的代言人,却逆潮流而动,宣称要去农村养猪,这样极大的反差让丁磊成为了所有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7年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出来问丁磊的猪养得怎么样了,既是关心,也是调侃。

当大家都觉得这事只是说说而已时,丁磊还真的把猪给养出来了。就在2015 年,丁磊的猪肉先是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为宴请互联网半壁江山的菜肴高调亮相,后来又在网易考拉正式亮相,他拉出来三头“网易味央黑猪”搞竞拍,哪怕半头猪的竞拍价格都超过10万元了,也是瞬间秒完。

花了7年才把猪给养出来,是不是有点太慢?但养猪这事真的急不来。丁磊去养猪,传统那种养法他肯定瞧不上,他搞的是新一代的养猪模式——猪定点进食、休息、排便,连猪吃的饲料都是液态供给,显然不是圈块地、修个房就能搞定。

这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耗时比较久那是正常事,农业可不像互联网有前人的肩膀可以站——比如,造个电动车,弄个壳子出来就完事了。

所以,习惯了互联网速度的我们,就会觉得丁磊养猪这7年太漫长了。确实,光从时间成本来算,对于那些互联网大佬来说,就不是个划算的生意。

12

李治国

散养土鸡厚积薄发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杭州园田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其网站上借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句配以水墨画卷,来阐述其生意背后的生活理想。

办公地点在西溪湿地附近的福地创业园,是一个由阿里巴巴早期员工、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发起的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引得不少出身阿里的创业者前来投奔。

2011 年年初,李治国和另外两个出身互联网、通信行业的朋友一起在宁波余姚四明湖附近包了几个山头,养上土鸡,半年后开始尝试借助新浪微博、淘宝平台销售,150 元一只,仅面向杭州配送。

除了同样强调不用抗生素、不吃合成饲料外,与网易大投入、高科技养猪不同,园田居的鸡鸭主打“原生态”牌——纯天然放养,与小时候村头老大爷的养法一样。

互联网基因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将传统的蔬菜公司、批发市场、多级经销商环节全部舍去,代之以分拣中心、小区仅两个中间节点。控制价格,也控制风险,与电商的道理一样。

李治国说,这个项目最原始的出发点是三位创始人都刚当上爸爸,不忍让孩子从小吃成分不明的食物,又刚好认识农场所在地的村支书,自己养鸡至少可以解决一家老小、亲朋好友的食品安全问题。

12

任志强

靠刷脸、卖情怀能走多远?

任志强对于“任小米”的推广可谓是拼尽全力,用任志强的的话说是“赔脸、赔钱、赔时间”。虽然发布会时间节奏非常紧凑,任志强还见缝插针不断发布微博,对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及时在微博上和粉丝互动。

不难看出任志强为了营销任小米,也是蛮拼的,难怪有人调侃“靠刷脸赚钱,幸好这脸越来越值钱。”

“任小米”其实只是媒体的昵称,官方名称是“小米大任”。任志强解释说,小米这个产品承担了保护碧水蓝天的重大责任。为了改善和恢复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卖楼赚钱,卖米赔钱。不过是我自己赔钱,农民赚钱。”任小米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被赋予了浓厚的公益色彩。不过,网友却不买账。对于 49.9 元/ 4 斤装的售价,大批网友的评论只有一个字——“贵”。

有网友评论说,“去年中粮网任小米10块一斤,今年你天猫价格涨到10.25 /斤。去年全国小米价格是 5~6 块多,今年市价 3 块啊,亲爱的任总,让我如何支持你的小米啊?”还有人吐槽说:“照你这么个营销法,以后老百姓都吃不起小米了。”

商业大佬跨界农业,正是看到了农业这片价值“洼地”,但是跨界玩农业,不是名人就一定能玩得转的。

很多大佬进军农业之后,才发现农业领域“水很深”。农业看似没有技术含量、进入门槛低,但实际上,其隐性门槛很高,规模化的农业对资金、技术的要求一点也不低。 即便是这些不缺技术资金的大佬,一着不慎,也会满盘皆输。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