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跨界,杨国强的机器人代替工人需要多久?
最近两年,地产公司跨界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排名前五的房企,两家已经开始跨界,三家已经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转型。
前几天,恒大的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用了大量的时间来描绘恒大新能源汽车版图,说到尽兴之处,他还向在场所有人说道:“我干了10年的车间主任,还是有制造业的基本功的”。
无独有偶,早在2019年1月21日,桂碧园的2019年会上,杨国强就重新定义了碧桂园,他认为未来碧桂园将是为一个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高科技综合企业,并明确了地产、机器人、农业三个发展重点。
相比于万科和恒大,碧桂园多元化战略启动的稍微要晚上一点,但碧桂园多元化的声势却不弱于前两家。2018年,对于碧桂园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暴风中的碧桂园踩下了高增长的刹车键。接连出现事故之后,碧桂园不得不面对市场各方的压力。冷静之后,杨国强开始反思碧桂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后来他反思道:所有一切以安全、质量为第一位,不然公司走不下去。人工智能与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用机器代替人的想法让杨国强眼前一亮。说干就干,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
发布会上,杨国强铿锵有力的说道,目前碧桂园有实力,有场景开展机器人业务。不管是为了安全,还是以后的转型,作为房企的老大,杨国强的确是有实力说这番话的。
3月18日,碧桂园发布了2018年年报,年报显示碧桂园2018年合同销售5019亿元,实现销售面积5416万平方米;毛利方面碧桂园同比增长了73%至1024.8亿元,净利485亿元同比增长68.8%。强劲的增长都是碧桂园转型的底气。
截止目前,碧桂园的业务覆盖了全国31个省、269个市,1156个县区,项目总数2148个。面对三四线逆袭的碧桂园,有人曾问三四线棚改货币化安置接近尾声对碧桂园有什么影响,杨国强反问道:“三四线城市销量在下滑,难道一二线城市就一定涨吗?”
他表示,未来依旧会坚定的看好三四线城市。他的逻辑很简单,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子动辄好几万,而农民的收入一个月可能也就几千块钱,那么在一二线城市购房肯定会比较难。但是对于中国的未来是未来农民的生活会不会好一些?会不会移到小镇上来?他觉得一平米五六千农民是消费得起的。
同时他在谈及香港楼市时表示,目前香港楼市的建筑成本每平米接近3万港币,未来机器人是解决安全质量最好的手段。截止2018年末,碧桂园可动用的现金余额为2425.43亿元。也就是说对于机器人的加码,碧桂园是有十足的信心。
随后杨国强表示,目前市场上机器人技术比较成熟,投入也不是很巨大,研发成功之后也会有不小的效益。在笔者看来,相比于恒大造车、宝能造车,碧桂园的机器人项目确实投入不是很高,有数据统计,目前宝能为造车总投资已经超过了1240亿,而恒大也一路买买买的花费也超过了几百亿,未来不排除花费更多的资金。
那么究竟碧桂园的机器人项目能不能跨界成功?笔者认为,相比于造车,机器人项目难度是相对来说小一些、技术成熟一些。但是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地产跨界引发的不适应也不是那么容易克服。
未来,碧桂园的多元化战略肯定不会就此结束,机器人代替人工的设想虽然很美好,但想要走通还有九九八十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