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态的跨界创新,农业零售新模式-场景+亲子+生鲜超市+农场娱乐
在中关村当代商城有一家模式创新的餐厅
当然,我只专注于生态农业促进美好生活
因此纯粹的餐厅我们是不介绍的
而且你很难把它定位于一个餐厅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分是纯天然餐厅
分是生鲜售卖
分是农场学校
一部分是农场本身
在业态上完成了多个跨界组合
LeafIN的理念就是为所有人的餐桌提供我们小时候吃的那种健康新鲜的蔬菜,另外通过在城市里无土无排放的种植理念,也避免了土壤和水源污染的风险,还净化了城市空气。
LeafIN的合伙人之一是魏灵玲
是“中环易达” 农业科技公司的掌门人
联合四位中欧商学院的同班同学
一起创立了 LeafIN 都市农场这个品牌
魏灵玲从2002年研究生毕业进入农业行业以来
到今天已经整整15年
也把“中环易达”做成了一家知名的现代农业科技公司
在技术、供应链、产品上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之后
如何把产品优势转化为产品价格优势?
直面终端消费者才能实现产品价格优势
LeafIN(创始人团队)
面对新零售带来的两个思考
第一个思考:未来的生鲜购买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现在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到超市里买菜了
传统的菜市场逐渐衰落
甚至未来会从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消失
未来的生鲜购买体验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呢?
一款立体花园装置,上面是花,底下是智能氧化装置。
第二个思考:基于这种行为需要营造什么样的购物体验环境?
传统商超(商场)受电商冲击较大
人流越来越少,销售额屡创新低
当然电商是其中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审美疲劳
重复性太强
需要有更多不一样的体验项目
把一个小型的农业园搬进商场
形成集农场体验+生鲜销售+纯天然餐厅于一体的生态
正是商场需要的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也符合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也解决了传统农业商业的痛点
当然这个模式还正在验证当中
我们一起来看看
LeafIN 的模式和传统餐饮、传统菜市场有哪些不一样?
主攻中产家庭,做全日制都市农场餐厅
定位于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
LeafIN 主攻渴望吃上安全、健康蔬菜的中产阶级家庭
当然只做好这一波人,市场就足够大了
(中国中产阶级目前有1.74亿人口)
为了吸引这部分客群进店
餐厅提出了全日制都市农场概念
就是周末两日都能全天待在这里
周六日会组织小朋友做游戏,认识蔬菜
也会开设专门的园艺课程,请园艺老师教母亲插花
爸爸可以在咖啡区工作或者休息
在体验上的做法
(1)增加亲子活动,设置儿童游戏区,推广农场学校概念,目的是吸引更多的父母来消费。
(2)每周六日,有花艺老师驻场,教授花艺课程,目的是引流。
(3)陈列蔬菜种植区域,顾客可以参观,也可以动手采摘,还可以直供餐厅使用,目的是对绿色有机餐厅,0污染蔬菜做背书。
(4)餐厅内,每张餐桌上的装饰品都是一盆芽苗菜或者奶油生菜,目的是给餐厅和出售的蔬菜做背书。
每桌一盆奶油生菜
食材从采摘到餐桌仅需四小时
一个主打水培蔬菜的餐厅
产品定位在生态健康蔬菜
主要食材
都是来自店内的智能LED植物工厂——无土种植
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新鲜果蔬了解更多
比如
芽苗菜、荷兰黄瓜、韭菜、奶油生菜、摩丝特小番茄、稀有的蘑菇品种、草莓、干花、鲜花等
有业内人士算了一下
通过这个LED植物工厂
食材从采摘到餐桌仅需四小时
LeafIN只选用当天采摘的水培蔬菜
再加上门店设计的简约清新
这样的装潢和食材来源
跟北京暗沉的雾霾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LeafIN的不断成长
未来不仅在餐厅
在厨房、地下室、屋顶、办公室、写字楼等不同空间和场景
也随时随地实现种植
餐饮+零售+超市
餐厅里吃的,在门店都能买到
LeafIN则采用餐饮+零售的模式
顾客在餐厅里吃到的蔬菜水果
都可在门店专门的售卖区看到
消费者可直接采购自己烹饪
据了解
店里的所有蔬菜、水果都是农科院零污染、当日采摘的水培蔬菜
中国农科院国家农业科技展示园
除了蔬菜水果以外
店内还卖绿植和鲜花装饰
门店的装饰墙上,都放一些绿植,并写上价签
顾客可直接扫描二维码付款购买
然而
面对如此健康养生的食材
LeafIN的人均价位相对比较高昂
比如,草莓50元/盒、黄瓜18元/斤、小番茄25元/斤
但餐饮+零售的模式
似乎又是当今餐饮行业的一大趋势和创新点
同时也是LeafIN的商业模式
未来
LeafIN还将开启线上电商环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但问题来了
随着如今“三高”(人工高、租金高、成本高)的问题居高不下
对于LeafIN如此高昂的运营
是否真的持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和体验
即使这样
LeafIN推出的
餐饮+零售
体验式餐厅(生态农场+餐饮)
生态健康食材这样的商业模式
一定程度上,也给予这一行业更多的机会
同时也在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中
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