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香椿哥刘敏的创业历程,从贩卖苗木到香椿事业
宁津县香椿哥刘敏今年(2018)37岁。
1998年以前,刘敏在天津一家电子厂打工。
他从流水线操作员,变成线长,班长,后来成为采购部门负责人。
打工过程中,刘敏得到了很多锻炼和提高机会。
大城市虽好,却满足不了他不安分的内心。最终免不了辞职回家。
刘敏回家以后主要做的是苗木经纪人,俗话说苗木贩子。
从农户收来8毛的苗子,卖出去1块钱,1.3元1.5元。
做苗木贩子很轻松,跑跑腿动动嘴就能挣钱。
但是遇到同行竞争,竞相压低价格。到最后大家都不赚钱。
做了了几年苗木经纪人以后,刘敏觉得这种思路不好。
刘敏当时贩卖的树苗有香椿苗,还有国槐,白蜡树等。
他决定专门做香椿苗木。
香椿苗木主要是大棚栽培需要,露地栽培,园林路绿化,荒山造林等需要苗木。
以前的老客户找到他购买国槐等其他品种,他都不接单了。从此专门做香椿苗木。
两年后,刘敏又觉得不行。
苗木经纪人,卖苗子都是来自于农户。苗木质量,规格,品种等细节,都很难保证稳定。尤其是根系,顶芽保护,粗细规格等方面。这些方面如果不稳定,会影响苗木的成活率,还有后期的生产生产。
所以,为了保证自己卖的香椿苗质量规格足够稳定,刘敏开始自己做苗圃育苗。
自己育苗能保证苗子达到比较高的品质。
现在,除了自己的苗圃,刘敏还组建了香椿合作社。
刘敏说,合作社的农户种植苗子的时候,我们都会去参与管理。品种和品质都是绝对有保证的。
所以咱们有足够的底气,敢和客户签订合同,能保证是红油香椿品种,能保证成活率。这一点是很多苗木销售机构做不到的,也不敢去做的。亲手育苗,所以才敢给客户那么高的承诺。
高品质就意味着高价格。
咱们的苗比一般人的贵,其他人的一块多,咱的都是3块多。
香椿哥刘敏说,只做香椿苗木销售的话,也算不上什么新思路。所以他打算把香椿做成事业,做成香椿产业。
刘敏说,他曾经想过做香椿的深加工。也曾经考虑过油焖香椿,香椿罐头,冷冻香椿芽等产品。但是他觉得这些产品,都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这些事情只要想做谁都可以马上开始做。所以还需要多动动脑筋,要做就做一般人干不来的事情。
为此,他和台湾的专家联合开发香椿茶,香椿香等产品,还有香椿木高端家具定制业务。刘敏还专门注册了商标“雁赐椿龙”,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香椿哥刘敏的“雁赐椿龙”商标故事
相传,“智圣”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今山东德州人)回家乡探亲时,正发愁给皇上带什么作为贡品,这时恰巧孩子们摘香椿回来,一股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他猛然醒悟,怎么就没想到家乡的香椿呢!
到了长安,皇上猜想东方朔准会给他带来什么特殊的贡品,但见是一些树芽子,很不高兴。东方朔见此,急忙辩解道:“这可不是一般的树叶,这是“椿龙”,世间最美味的菜肴。”汉武帝随即吩咐御厨做了一道香椿菜来验证,果然,未见佳肴,先闻其香,口感脆嫩,回味无穷。汉武帝龙颜大悦,对“椿龙”大加赞赏。因是皇上御宴时有幸品尝到了人间美味“椿龙”随即御赐“宴赐椿龙”,后来人们感觉“雁”代表志向高远,“椿龙”又是“智圣”东方朔的杰作,比“宴”更有意义,慢慢的“雁赐椿龙”这一盛誉,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皇室贡品,声名远扬。
从香椿哥刘敏(快手号:xiangchungeliumin)的创业经历当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竞争力,没有门槛的事情,是不值得去做的。要做就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
锄禾网原创版权所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