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的人,4个“破绽”瞒不住!多吃5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养气益血

发表于:2021-11-15

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原动力,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也就是说,如果气虚了,气不够用,人体就会活力不足,疲劳乏力,寿命也受到影响!


2、食后腹胀、大便不成形,倦怠懒动,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3、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荤”的美称。《本草纲目》认为:“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所以,对于气血亏虚、经常乏力的人,经常吃点香菇有调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意思就是山药能补脾、肾,适合脾气、肾气不足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所以,山药也被人称“神仙之食”。


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的确如此,中医认为,红枣,味甘性温,主要功能为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临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血虚萎黄、血虚失眠多梦等症的治疗,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大众微健康的中医专家建议,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滇南本草图说》称花生补中益气,不仅如此,花生还有补脾和补肺的作用,这对气虚而兼有肺虚或脾虚者更宜,所以,花生具有治疗气虚的作用。


从古至今,黄芪都扮演补正气、强体魄的重要角色,是人们离不了的药食两用材料。中医认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健脾补中、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的作用,是中医补中益气的要药。


黄芪煮水喝或者煮粥吃都可以。白居易有一首《斋居》诗提到黄芪粥:“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可见,古人将黄芪作为药食两用之材调养,已是一种时尚和习惯。


除了食养之外,想要补气血,也可以从运动方面着手,大众微健康的养生专家推荐下面3个动作!


荡腿这个动作可以让受阻的微循环重新通畅起来,有加强益肾强腰的功效,还能够疏通气血,让人精神好。


具体怎么做这个动作呢?可以选一个较高的椅子,两脚自然下垂而足尖不碰到地面,前后摆动10~15次,逐渐增加摆动的幅度,每天练习3~5次。


踮脚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可锻炼屈肌。从经络角度看,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使下肢气血运行通畅并温养肌肉。


具体怎么做这个动作呢?双脚同时踮起,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即可。


屈时上举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疏通上肢气血,让人气血充足、精神好。


具体怎么做这个动作呢?端坐在椅子上,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随后放回原处,每日连做十次即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好了,今天要和友们分享的就这么多,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友们带来帮助,也欢迎友们在评论区分享其他关于气虚与健康的知识,从而让更多的朋友受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您~当然,如果你因为此篇文章受益,一定记得点赞转发哦,这样也是爱的传播哈,爱你们哦~


张惠敏, 胡立胜, 钱会南,等. 不同人群气虚体质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李永福, 尹艳, 靳佩. 气虚体质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