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药食同源”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2023-04-28

“药食同源”是中国古代医学界的一句名言。


翻开药学与烹饪学的历史可以看到,最早的药物大都是食物。秦汉以前,对药物统称为毒药,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人患病是身体出了偏差,阴阳失衡。所以,中医治病,是以药之偏性纠正人体之偏,目的在于恢复阴阳平衡。汉以后,随着人们对药物认识的增多,则将偏性大之归为药,能治病,偏性小之则归为食物,成为食疗佳品。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也,所以去人之邪气。”


由此可见,中医药学从初起时便与饮食结下不解之缘,最早的医疗方法,正是饮食疗法。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医家作为中药来广泛运用,例如:大枣、百合、莲子、苡仁、白扁豆、山楂、生姜、葱、桂圆等。


同样,也有不少中药被人们作为食物来食用,如:枸杞、车前草、桔梗、板蓝根、鱼腥草、紫苏叶、荷叶等。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