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无为而治
“新世纪药业杯”首届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创作大赛参赛作品:《药食同源、无为而治》
作者:詹维芳、祖文彪、闫洁(云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源于人类生存与生产劳动实践,是人们从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又用于生活。从古至今与人类亘古不变的就是“民以食为天”,而“凡膳皆药,寓医于食”,道出了食疗的作用。无论对于谁,“吃”是最重要的,所以熟悉饮食中有药用功效的一部分食物可以说是十分重要。了解中医学中有药用功效的食物及其对五脏六腑各项功效非常的重要。我们应该利用中医的整体观念作为养生的指导以辩证施用的态度,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据人们的体质特点、所在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季节,辨证用药用食。
老百姓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里面就蕴含着中医养身的道理。中医学解释了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归纳了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规律。比如阴阳学说在养生中强调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调理人体的阴阳,使人体的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协调一致。而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手段养生。
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分为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系统,将人体的各组织和功能及变化归结为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根据五行学说对人体五脏的不同分类而进行“五色、五味入五脏”以及人的“怒、喜、思、悲恐”与人“肝、心、脾、肺、肾”的关系。正如现代生理研究中表明人微笑能使体内生成内啡肽,天然的镇痛物质和复合胺,三种物质合在一起可以使我们心理转向良好、摆脱恐惧,是抗癌的灵丹妙药。而在五行学说中,笑属于火行,心也归属于火行,根据“同气相求”原则,所以多微笑有利于心系统。再中医的五行学说的生克理论指导,运用“情志相胜”的方法,治疗因情志内伤所致的一些慢性疾病和调节自身情绪。现代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也滋生了许多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却又不实用的保健方法。所以人们可以普及一些中医基础知识,从细微处体会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
五脏关系图:
心脏食疗
赤入心,红色食物好心情;食宜苦,降泻心火;情志安和、欢乐适度;夏季阳和之气助心阳之气。例如:养心的大枣、养心安神的菊花茶。
肝脏食疗
青入肝,多吃蔬菜水果;食宜酸,利肝保脾;调畅情志,息怒宁志;春季踏春养肝。例如:养肝补气的菠菜羊肝汤;平肝降火的酸梅汤;疏肝解郁的。
脾脏食疗
黄入脾,玉米补益健脾;食宜甘,健胃利脾;思虑适度;长夏健脾恶湿。例如:健脾益阳的蜂蜜甘草汤;补脾和胃的山药。
肺脏食疗
白入肺,润肺食物肤色佳;食宜辛,助肺宣气;悲忧适度,肺气调和;秋燥多润肺。例如:生姜薄荷助肺宣气;润肺生津白萝卜;清肺热罗汉果茶。
肾脏食疗
黑入肾,手脚冰凉吃黑色食物;食宜咸,补益肾脏海产品;过恐伤肾,肾气不固;冬季注养肾。例如:补肾益气的黑米;补肾减肥的海带;壮阳益肾的海虾。
总之健康是一种身体的状态,是一个人的整体,中医药辩证施补,三因制宜等原则,从人体最基本营养需求出发,对男女老幼、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等多方面去为不同人群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法,养生健体,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又贴近生活,简单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