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资送到家 18个村的农民都来了!

发表于:2017-03-15

   一年一季春回大地,以耕种为生的农民们又将迎来新一年的种植劳作。与往年的春耕时节不同,位于湖北省江陵县马家寨乡的农民们今年得到了来自社会力量的帮助。 

  3月11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和湖北省农业厅主办,湖北省农药检定管理所和荆州市农业局承办,江苏龙灯、四川利尔、安阳全丰、河北硅谷、郑州郑氏化工、农一网、安徽众邦、武汉科诺、江苏克胜、四川国光等企业参与的绿色农资科技下乡活动来到马家寨乡,为当地的农民们免费带来了4万余元的农资产品和科学种植技术指导,帮助当地的农民们用上放心肥、放心药。 

  “实现绿色种植,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零增长,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使广大农民能节本增效、增收致富,必须在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和农民科学使用之间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认为,绿色农资科技下乡活动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实际举措。近年来,农药生产企业为适应向农业服务领域拓展转型,更加重视技术服务和农民应用环节进行对接,形成了一支新生的农业推广服务力量。 

  据悉,马家寨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近年来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全乡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并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合作化方向迈进。此次绿色农资科技下乡活动得到了马家寨乡政府和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乡党委书记贺伟对此表示,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为农户免费发放资料、政策咨询和现场技术指导,目的是通过科技下乡活动的有效载体,以普及推广农村科技知识和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以送科技知识、致富信息为主要内容,培育一批素养高、致富能力强,能积极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型农民。 

  “我国农作物每年使用化学农药防治45-60亿亩次,使用农药约31万吨,占世界化学农药总量的25%以上。”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杨普云表示,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大力推进农作物生态防控和绿色防控工作,但是要处理好绿色防控与建设现代植保、化学防控、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专业化统防统治之间的关系。“绿色防控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 追求可持续的治理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杨普云说。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副处长袁善奎就农药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讲解。他说,在农民使用农药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的原因有: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假冒伪劣、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农民在选择药剂时缺乏技术指导;违规使用高剧毒农药;施药技术和施药器械落后;随意加大剂量和次数;乱混乱配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对此,建议农民正确选择农药并科学合理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和食品安全。 

  “2016年,荆州市农作物病虫发生面积3874万亩次,防治面积6896万亩次。挽回粮棉油损失80万吨,其中粮食50万吨。整年的农药使用量7603吨,比十年前减少了一半。”荆州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高红兵对2016年取得良好成绩表示了肯定,他认为一方面种植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应用,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高效、长效农药的推广使用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接下来,荆州市的农药需求变化中,针对特异性病虫害和特定作物的高效农药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微乳剂、水胶囊悬浮剂、新型乳油等新剂型农药需求看好。 

  3月11日上午,来自马家寨乡18个村近400户农民早早的赶到马家寨乡小学礼堂,等待着即将开始的农技种植指导开讲。 

  眼下,正是马家寨乡春耕重要时期,绿色农资科技下乡活动为马家寨农民带来了优质的农资产品和使用技术正是恰逢其时,活动得到农民们的一致好评。通过专家讲解,400名农民在现场学习了科学用肥、安全施药知识,通过企业的产品介绍和合理使用,农民认识了质优高效的肥、药产品,为接下来的春耕种植做好了充分准备。 

  马家寨乡农业办公室负责人赵召新告诉记者,活动送来的价值4万余元的农资产品也将平均分配给18个村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让绿色农资在马家寨的土地上培育出硕果累累。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