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建议促水溶肥发展

发表于:2017-12-21

  中国水溶肥发展经历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空白期,2000年以前主要是进口。第二阶段是萌芽期,2005年以后水溶肥产业开始逐步形成,2009年水溶性肥料登记标准的出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第三阶段是发展期,2010~2014年市场逐步规范化水肥一体进程。第四阶段是鼎盛期,从2014年起,规模化经营、肥料利用率有所提高,但基础肥料产能严重过剩。

  水溶肥发展还面临以下制约因素:一是水溶肥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二是包装和物流成本偏高;三是农田灌溉设施发展滞后,灌溉与施肥相互分割;四是产品标准滞后,监管乏力,市场混乱;五是农民认知水平低,企业农化服务投入不足。

  为了推动水溶肥行业更好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型水溶肥企业和二次加工型企业。资源型水溶肥企业要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水溶肥原料生产成本;二次加工型企业要做精做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服务能力。二是多方施策,千方百计降低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要充分利用化肥生产企业的现有条件,减少原化肥生产的能耗,避免重复包装,降低运输成本,研究开发价格低廉的液体肥料包装材料,并逐步建立液体肥料包装回收体系,降低水溶肥的生产成本。三是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和开展农化服务。四是加大投入,创新驱动水溶肥产业可持续发展。五是规范行为,大力整顿水溶肥市场。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