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正文

马铃薯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来源: 2016-10-07
322

    1、及早耕翻田块,在冬、春季节检查成虫越冬场所,及时清理田间病虫残株,消灭病虫源,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早翻耕,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及收获后要认真清理病虫株残体。如生长期内出现的黑胫病、青枯病、环腐病病株应尽早拔除,清理干净,避免病害随水传播蔓延,减少病菌在田间残存、积累。

 

     2、合理轮作换茬,马铃薯不宜连作,发病较重的地块实行 3 年以上轮作换茬。如发生青枯病则与禾本科作物进行 3 ~5 年轮作,发生疮痂病则与豆科、葫芦科、百合科蔬菜实行 5 年以上轮作,通过合理轮作能减少病菌、线虫及有害昆虫的数量,减轻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3、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补施微肥,增施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抑制有害菌在田间的活动,增强植株杭性。如疮痂病严重的地块增施一层塘泥,能有效减轻疮痂的病危害。要根据马铃薯生理需求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肥,多施钾肥,补施微肥,以减轻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增强植株抗性,减少发病。

 

     4、适期早播,合理排灌,及时治虫。适期早播能减轻晚疫病等病害的危害,干旱时要顺垄沟浇水,使水浸人垄内,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害随水传播。遇涝要及时排水,农事活动要减少对植株的损伤。苗期有效防治蚜虫,避免传播病毒。

 

     5、预防晚疫病流行,如有晚疫病开始流行,种植品种又不抗病,种植密度大,田间植株繁茂的薯田,应在植株还没有严重发病前把地上1/3~1/2的植株枝叶割走,运出薯田,以增加薯田光照,降低湿度,能有效防治病菌对薯田的危害。

 

     6、严禁牲畜和闲人进入薯田践踏,减少对块茎的人为伤害,成熟后及早收获,留种田更应早收,以减少块茎在田间受侵害的机会,预防田间腐烂。

 

     7、种薯储藏前要严格挑选,储藏后加强管理,防止储藏温度过高,造成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8、在田间地头查找蛴螬的成虫金龟子、小地老虎、块茎蛾幼虫或成虫人工捕杀,夏季如瓢虫开始危害,可以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拍打植株,利用其“假死性”捕杀。

  • 上一篇 : 花生的储藏方法
  • 下一篇 : 蚕豆主要病害的发生及药剂防治技术
  • 相关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