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正文
在玉米地里间种香菇,是广大菇农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比较科学的立体种植方式,玉米可以为香菇遮阴、增湿,为香菇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香菇优质、高产;而香菇的培养料腐烂在地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现将其套种模式简述如下,供参考。
一、整地作床
上年秋选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地块,东西向作床,将原来60厘米宽的垄,每隔一垄作平一垄,挖宽60厘米,深10-15厘米,畦床,弄平即可,最好是中间略高,床两边略低的龟背形。
二、培养料配制与消毒
配料:阔叶树锯沫子78%,稻糠10%,玉米面5%,麦麸子5%,糖1%,石膏1%,将各项原料用0.1%的多菌灵水溶液拌匀,以手捏培养料,指缝间见水渗出而不滴下为度,消毒方法是待水沸上气后,将培养料撒于锅子的帘子屉布上,每层均匀地撒10厘米左右,待猛火上汽后,再撒一层,待全部上汽后将蒸锅封严,继续加温至98℃以上,保持1.5~2小时,蒸后成为半熟料,趁热装入编织袋内待用。
三、适时播种
播种期是香菇陆地栽培成败的关键,播种过早,地温太低,播后菌丝难以萌发,播种过迟,气温升高,杂菌蔓延,特别是错过最佳出菇期,当地温稳定通过5℃时为最佳播种期,每平方米用料20公斤,菌种4公斤,当编织袋内的半熟料冷却到25℃以下时,将7%的菌种用手掰成大豆粒状碎块后,拌入其中,拌匀后倒入垫上薄膜的床内,料厚不超过10厘米,用木板将料刮平,再将余下的菌种撒在上面拍实,上面顺畦床方向铺盖用3%石灰水消过毒的稻草,盖好稻草后,将床边的塑料膜回折盖好,再在塑料膜上面盖3~4厘米厚土。
四、搭棚遮阴
播种结束后,在畦床之间种上玉米,用以遮阴,再在畦床上用竹条或藤条等搭弓棚,上面盖草帘子。
五、转色管理
一般经过50~60天发菌培养后,菌丝体生理成熟,上下洁白一致,此时需及时撤土揭膜,通风换气,5月中下旬把覆土搂净,揭开薄膜,再将膜放回原处,堆成皱褶状,每天揭膜通风二、三次,每次半小时,同时加强光照,畦床内要有充足的散射光,如黄水大量吐出或积雨水时,要用木棒将培养基扎透,将水放掉,一般20天左右即可转色好,可以催蕾进入出菇期管理。
六、出菇管理
1、增加通风,加大温差:转色后,每天早晚通风一次,每次约半小时,通风后仍盖上薄膜,尽量使白天棚内温度达23-25℃,夜晚下降至15℃以下,使其温差增加连续4-5天,原基形成。
2、降温保湿,柳河7-8月属高温期,对香菇生长不利,在发挥玉米遮阴作用的同时,增加小棚遮阴草帘;同时也可抑制出菇,错过高温期,待气温下降后,淋水促原基形成。
3、及时采摘加工:当子实体长到7-8分成熟(菌膜刚破而未开伞)时采收,当天采的要当天加工,晒干或烘干或淹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