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能人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带领村民致富
“快出门了,今天要在东边刚收割完的稻田里种下油菜,再种一些紫云英。”一大清早,新洲区丰乐村村民袁大双就在村子里叫唤,和十几名耕种经验丰富的邻居一起,来到紫薇都市田园进行冬播工作。
袁大双今年60多岁,2010年来到园区,一干就是12年,修剪枝条、整理沟壑、订购苗木……他对园区的农业生产和园林规划等工作得心应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紫薇管家”。“以前只能依靠几亩口粮田生活,现在不仅有种植收入,还有土地股金、薪金和租金,收入直接翻了3倍。”
十多年前,紫薇都市田园所在的区域还是一片荒山,2004年,袁惠文弃商返乡,化身田园拓荒者,将丰乐村曾经贫瘠的“龟背地”改造成四季可赏花、可采摘、可游乐的都市田园综合体,每年为附近村民提供600多个工作岗位。
“对家乡的深情是我投身农业的动力,我想通过都市田园的建设,让乡亲们的荷包都能鼓起来。”袁惠文回忆起过去的十年,有被家人质疑时的无奈,也有遭受天灾时的心痛,但更多的是看到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时,内心由衷的欣慰。如今,紫薇都市田园四季繁花似锦,紫薇花开犹如人间仙境,已然成为武汉人的都市“后花园”。
经过十年的发展,在紫薇都市田园项目的推动下,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采摘游的发展,新洲区丰乐村也加速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2015年率先完成村湾改造,房屋和道路修葺一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就业。
刘绪民就是抢先“吃螃蟹”的村民。2016年,27岁的刘绪民还在深圳工作,看到家乡发生的巨变和就业前景,毅然决定回乡。“回来后我应聘到紫薇都市田园工作,现在已经是运营主管了,一年下来有八九万元的综合收入,吃住都在家里,还能陪着父母,不久前,我在阳逻不错的地段买了房子,比在大城市打工舒服多了。”刘绪民说。
2021年6月,经过层层选拔,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紫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正式落户新洲仓埠,其中,紫薇都市田园是该项目的核心发展区,盘活了周边段岗村、松林村、八方咀村、汪坡村、福临村和丰乐村6个行政村,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和村集体共同致富。
近一年里,紫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在设点建设过程中,生态稻田循环种养、健康水产示范基地、仓溪水体综合整治等项目,都完成了阶段性的目标,效果显著。同时,园区携手科研院所,为农业发展增添科技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集农事体验、休闲赏花、运动养生、乡村民宿、文化创意为一体的都市田园综合体。
“下一个五年,我们将继续立足于‘花香、田园、水韵、古镇’的天然优势,实施三产融合,打造武汉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通过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乡村更美、产业更兴、农民更富。”看着正在规划中的乡野田园,袁惠文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