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贫困农场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6750元

发表于:2016-03-28

 

     “十二五”期间,全国贫困农场解决了62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善了127万人的出行和78万职工的居住条件,农场的交通、通电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全国贫困农场职工人均收入达16750元,年均增长12.6%。

 

     记者从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垦扶贫开发座谈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农垦系统共有116个贫困农场实现脱贫。贫困农场实现生产总值580.7亿元,年均增长12.7%,粮豆、棉花、干胶、油料、肉类、牛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许多贫困农场,特别是边境农场、生态脆弱区农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在会上表示,当前和未来五年农垦的扶贫开发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全国农垦还有304个贫困农场(不含新疆兵团),占农场总数的17%;贫困农场总人口230万人、职工48万人,分别占全国农垦人口和职工总数的16.2%和16.1%。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农场基本已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据了解,农业部农垦局初步提出“十三五”贫困农场脱贫目标,即贫困农场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贫困农场的人均收入,东部垦区不低于12000元,中部垦区不低于8000元,西部垦区不低于6000元。

 

     杨绍品表示,在脱贫措施的选择上,主要还是靠发展生产,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少数困难群体需要社会保障和救济来兜底。各垦区要对每一个贫困农场做精准分析,提出精准脱贫之策。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